山东省临沂市临沐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3981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临沐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沐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沐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沐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沐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临沐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临沐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临沐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 ) 碧透(b) 峥嵘(rng ) 挥斥方遒(qi )B.颓圮(t ) 篱墙(l) 彷徨(png) 彳亍(ch ch) C.河畔(bn) 青荇(xng) 漫溯(s ) 星辉斑斓(ln) D.纤绳(qin) 飘泊(b ) 忸怩(ni n ) 浪遏飞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怅廖阔 万户侯 漫江碧透 书生义气 能言善辩B携手 竟自由 山舞银蛇 萧瑟秋风 变幻莫测C遏制 鞭笞 中流砥柱 沧海桑田 别出心裁D榆荫 苍茫 英雄气慨 浮想

2、联翩 风华正茂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没有浑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高的诗歌作品的。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诗的意象。A品位灌注 揣摩B品位贯注 揣测C品味灌注 揣摩D品味贯注 揣测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博会将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客商创造良好的合作。B.电视剧北大荒讲述的是一群知识青年返乡前后随时代浮沉,在浮沉中奋起。C.中央政府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3、。D.我国制订完成的食品卫生标准达400余项,基本覆盖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5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给人以立体感。(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

4、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1)(2)(3) B(1)(4)(6)C(2)(4)(5) D(2)(3)(6)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6对“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道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普遍心理: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其可贵。B这句诗告诫人们:将“悲哀”忘掉,这世界才会变得可爱。C“那逝去的”指令人悲哀的现实,这种现实会“转瞬即逝”,未来

5、会变得更加可爱。这句诗充分表达了作者相信光明与正义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D现实毕竟会逝去,未来肯定会更加美好,这句诗告诫人们不要因现实的坎坷而放弃追求,一切都要向前看,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7对这首诗内容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A诗的第一小节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要忧愁,也不要激愤,因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会到来。B第二节诗前两句构成转折关系:尽管今天的许多事情令人感到悲哀,但我们要向往美好的未来,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困境,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充满正义必胜的信心。C整首诗富有人生哲理:人生犹如四季,寂寥冬日当前时,阳光明媚的春天也不过会太远,因而我们就得振作精

6、神。D全诗采用第二人称,运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言简意赅,清新流畅,热烈深沉,亲切自然。(二)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答8-10题。甲词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乙词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8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B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

7、不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C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D犹有花枝俏:俏,秀丽、挺拔。这句是说,还有梅花在傲寒盛开,挺拔秀丽。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这句是说,等到春到人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9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不当的一项是( )A题材相同B形式一样C都是赞美梅花不争春D都是托物咏怀10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

8、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B毛泽东的词从梅花在冰雪里的“俏”写到在花丛中的“笑”,可见梅花是胜利者,词中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陆游是在极力主张北伐中原,收回国土而遭到投降派排挤打击之后托物咏怀的,词中“只有香如故”并非孤芳自赏,而是表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笔下的梅花,虽然所处环境恶劣,但梅花开放在悬崖峭壁之上,表现了梅花傲寒斗雪的坚强性格。三、文言文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

9、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1下

10、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秦军汜(s)南 夜缒(zhu)而出 佚(y)之狐B 共(gng)其乏困 若不阙(ju)秦 许君焦瑕(xi)C 秦伯说(yu) 杞( q )子、逢孙、杨孙戍(sh)之D 微夫(f)人之力不及此 失其所与(),不知(zh)1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1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

11、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舍郑以为东道主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秦伯说,与郑人盟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 夫晋,何厌之有19下列各句中的“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吾其还也 D失其所与,不知20、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第卷 (主观题,共90分)四、翻译(20分)2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夫晋,何厌之有?(2分)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先填空,再翻译;7分)填空: 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