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鲁人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39699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鲁人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鲁人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鲁人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鲁人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鲁人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鲁人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鲁人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鲁人版一、18分(每题3分)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簟(din) 神妪(y) 阡陌(xin) 霰雪(xin) B 栖隐(q) 地坼(ch)羁旅(j) 渔樵(jio) C 国殇(shng) 剽掠(pio) 子嗣(s) 怙恶(g) D 桎梏(g) 逡巡(qn) 垣墙(yan) 修葺(q)2、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1)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 着学术界,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2)学术上的问题应当由学者们自由地讨论解决,领导不要 。(3) 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A、侵袭 干预 由于 B、侵蚀 干预 鉴于C、侵袭 干涉 鉴于 D、侵蚀 干涉 由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B项羽被围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险真是如履薄冰,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C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

3、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D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流传的故事未必不含着添枝加叶的地方。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那天欧盟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B.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的回放频率极高,简直到了每时每刻都至少有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C.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已经成为一些商家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D.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

4、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B古人不是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吗?C.在武汉大学举行的校庆仪式上,从日本专程回国的校友团,亲植“樱花树”以示纪念。 D.高中语文课程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

5、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

6、径七尺,无乃太细长平?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7、。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7.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

8、不把它称为“变形”。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怯,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

9、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苏轼,字子瞻,

10、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11、。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

12、“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分裂。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丁母忧,指为母守孝。旧,指先前写作的人。渭,渭水;河,黄河。破家:破产。藩邸,藩王的官邸。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属文日数千言属,隶属B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胜,胜利C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故事,旧例D适足以累之也 累,劳累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闻者始哗不

13、厌,久乃信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然后取而用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且与修注如何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第卷四、(24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34=10分)(1)欲擢冠(于)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2)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3)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14、古代诗歌阅读(8分)落 日 怅 望马戴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1) 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赏析这首诗歌.(4分) 15、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