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八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鲁人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38930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八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鲁人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八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鲁人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八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鲁人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八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鲁人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八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鲁人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八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鲁人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十八)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考点解说:“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文言文的的一个高考考点。但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翻译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学生只要对文言词义、句法有了一定的理解,便可以结合选项较容易地得出答案,因此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仍停留在“理解”的层次上。但“翻译”不止是“理解”,2002年考试说明增加了一道分值10分的主观型翻译题,强化了对“翻译”的考查。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二、原则和要求:1、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

2、,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 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三、备考方法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

4、,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

5、给了别人。 5、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6、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介词结构后置) 译:对于遭到风雨霜饥寒而倒毙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

6、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四、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

7、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五、常见误区 文言文翻译常犯以下错误:错译 主要表现在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运用方面。1译错词义。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都会导致错译实词,例如有的同学把“沛公

8、军霸上”(鸿门宴)这一句,译成“沛公刘邦的军队在霸上”,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2混淆虚实。不了解或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导致错译虚词。例如把“特与婴儿戏耳”,错译为“特地同小孩玩耳朵”。显然,译者把虚词“特”、“耳”译错了 “特”是副词,在此作“不过”讲,不能译为“特地”;“耳”是语气词,表限止语气,可译为“而已”、“罢了”,不能误作实词,错译为“耳朵”;这里 “特”、“耳”连用,构成固定句式“特耳”,可译为“不过是罢了”。因此,“特与婴儿戏耳”,应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漏译1省略成分不增补。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补出却没有补译出来。例如“触草木,尽死

9、”(捕蛇者说),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承前省略了。如果只补出“触草木”的主语“蛇”,而漏补“尽死”的主语“草木”,就会漏译成“蛇触及草木,全死了”。如果把原文的省略成分补全,那么译为“蛇触及草木,草木全枯死了”,这才对。2该译词语被“遗忘”。原文中本该译出的词语,保留未译。例如有同学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这一句,译成“假如我不干这捕蛇的差事,那么早就病了”。这里就漏译了“病”字。如果把这个“病”字译出,原文后一分句译成“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这样处理,译文就完整、准确了。硬译1照搬注释不变通。“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因为其注释是“指猪、牛、羊等”,有的同学就把这一句译成“猪牛羊、珠玉、丝绸,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2倒装句式不调整。有同学把“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句,译成“寻找一个人可以派他去回复秦国的”。忽视了原句定语后置的特点,未调整原句的语序就硬译。赘译翻译游离原文,任意发挥,译而无据。有同学把“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译成“秦国人大摆空城计,打开关门想引诱敌军进城”。这里的所谓“大摆空城计”等,就游离原文太远了。翻译一定要紧贴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