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31739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月考试题(10月)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毎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 A端午 B清明 C七夕 D元宵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

2、央集权制度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4、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5、“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庻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

3、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6、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7、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闽中郡郡守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 B C D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

4、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0、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科举制代替察举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1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12、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

5、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13、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4、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是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15、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

6、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16、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 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17、“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18、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19、下列中国

7、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太尉 御史大夫 刺史 军机大臣 A. B. C. D.20、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21、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22、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

8、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 A B C D23“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是雍正皇帝镌刻在故宫养心殿的一对漆红圆柱上的一幅楹联,它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C皇权的“乾纲独断” B统治者执政为民的理念 D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2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25、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

9、与百姓治天下。”这体现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下面对这一特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相结合 B皇权高度强化 C皇权独尊与世袭 D具有明显的人治色彩第卷(非选择题,共计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10、,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2) 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4分) 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材料五:机务及用兵

11、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4)依据材料五,指出军机处的职能。(2分)(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4分)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材料一中“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 (2分)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

12、因。(4分) 材料三: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黄仁宇中国大历史(3)结合材料三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2分) 材料四:“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元史百官志(4)材料四、五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

13、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6分)(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4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选官制度,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4分) 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西汉武帝元光元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三公、九卿或列侯也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 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