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31717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期半期试题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语言基础与记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连累(li) 罪愆(qin) 节骨眼(ji) 解甲归田(ji)B与会(y) 蟊贼(mo) 哥哥行(hng) 高屋建瓴(lng)C殷红(yn) 譬如(p) 刽子手(kui) 鹬蚌相争(y)D觊觎(j) 稍息(sho) 国子监 (jin) 前合后偃(y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甄别 箫瑟 礼上往来 唉声

2、叹气B锤炼 精粹 箪食壶浆 声名鹊起C暴燥 青睐 纹过饰非 冠冕堂皇D睥睨 通牒 出其制胜 插科打诨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 ,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

3、,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二、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题目。(9分)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缘起通过一些历史考古出土的实物和史籍资料记载,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遥远的仰韶文化时期便开始制作麻纤维的织物服装,告别了以兽皮树叶遮体的原始状态,从而进入到以手工为主体的服饰文明的时期。进入阶级社

4、会之后,早期的奴隶主们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将包括服饰在内的一切生活要素都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将服饰纳入巩固政权和统一思想观念的组成部分,并以“礼”和“法”的形式来约束人们对服饰的理解和使用,使穿衣戴帽被紧紧地笼罩在政治的光环之下,所以,对服饰的选择不再是个人喜好的自由天地。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意识和丈化观念的超稳定状态,使得服饰并没有因为一顶顶王冠的易主而有所改变,反而成为历代王朝竭力继承的传统,对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多的历史阶段上,看到的是民族大融合、生产力水平的改变、尤其是社会文化思潮对服饰的发展变化都有所影响。不管是赵武灵王迫

5、于军事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胡服骑射”,还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带有反叛意味的魏晋士人的着装习惯;不管是政治开明、民族文化交融时期盛唐服饰表现出来的空前解放,还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的消费欲望被激发出来并转化为智慧与行动之后,人们在服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创造与革新能力,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服饰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那种跌宕起伏的力度和张力。与西方传统服饰受宗教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不同,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和解释服饰现象时不是遵循神的意志,而是更多地考虑前人的意志,追求所谓的“正宗”与“正名”。虽然他们也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材料和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服饰的制作方法与装饰项目,但是,由于基本款式是祖上

6、制定的,属于正宗所在,因而历代统治者都不敢有所违背和改易,并以服饰制度的形式告诫世人在穿衣戴帽上必须遵从古制,因此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服饰也具有超稳定的特点。上自皇帝的冕服,下至百姓的常服,上下贯通的袍服式样几乎几千年一成不变。追寻历史遗迹,可以得知,袍服作为中国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传统款式,是在春秋时代出现的深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春秋社会以后,中国又出现一种新颖的服装,这种服装将上衣和下裳合为一体,连成一件,名谓深衣,因其穿着方便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正如礼记所说:既可以为文,又可以为武;既可以摈相,又可以治军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压制和磨灭我们祖先在服饰上的创造欲望;在爱美之心

7、的驱使下我们可以从历代遗留下来的人物图像、陶俑彩塑甚至出土实物中看到前人在美化自身方面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以自然为饰的朴素,精雕细刻的工艺,整体考虑的设计思路,内外兼修的深刻理解,无不凝聚成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精神的根本性基础。5下列对“深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衣是春秋之后中国出现的一种把上衣和下裳合为一体的新颖的服装。B因为深衣“既可以为文,又可以为武;既可以摈相,又可以治军旅。”所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C中国传统服饰具有超稳定的特点,从上层贵族到下层百姓的上下贯通的袍服样式,几千年一成不变。D袍服作为中国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传统款式

8、,是在春秋时代出现的深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麻纤维的织物服装的出土,标志着仰韶文化时期已经进人到以手工为主体的服饰文明的时期。B服饰的发展变化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大融合、生产力水平的改变、社会文化思潮涌动C在传统服饰所受的影响因素中,西方更多的是受神的影响,而中国却是受前人的意志的影响更大。D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超稳定状态,决定了服饰并没有因为一顶顶王冠的易主而有所改变,反而成为历代王朝竭力继承的传统。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服饰被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之后,它其实就变成了统治者巩固政权和统一思想的一件工

9、具。B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魏晋士人的反叛着装,盛唐服饰的空前解放都是中华传统服饰发生发展的不同表现,但百变不动其根,传统的基本款式不变。C追求所谓的“正宗”与“正名”的中国传统服饰,也吸收先进的材料和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服饰的制作方法与装饰项目。D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历代遗留下来的人物图像、陶俑彩塑才能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精神的根本。三文言阅读与理解 (9分)妇人英烈洪 迈 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马超叛汉,杀刺史、大守。凉州参军杨阜出见姜叙于历城,与议讨贼。叙母曰。“韦使

10、君遇难,亦汝之负,但当速发,勿复顾我。”叙乃与赵昂合谋。超取昂子月为质,昂谓妻异曰,“当奈月何?”异曰:“雪君父之大耻,丧元不足为重,况一子哉!”超袭历城,得叙母,母骂之曰:“汝背父杀君,天地岂久容汝,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杀之,月亦死。秦苻坚将伐晋,所幸张夫人引禹、稷、汤、武事以诛曰:“朝野之人,皆言晋不可伐,陛下独决意行之?”坚不听,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预也。” 何无忌夜草檄文,其母,刘牢之姊也,登橙密窥之。泣曰:“汝能如此,吾复何恨。”问所与同谋者,曰:“刘裕。”母尤喜,因为言举事必有成之理以劝之。 窦建德救王世充,唐拒之于虎牢。建德妻曹氏劝使乘唐国之虚,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建德

11、曰:“此非女子所知。” 黄巢死,时溥献其姬妾。僖宗宣问曰:“汝曹皆勋贵子女,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戮之于市。余人皆悲怖昏醉,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 唐庄宗临斩刘守光,守光悲泣哀祈不已,其二妻李氏、祝氏谯之曰:“事已如此,生复何益!妾请先死。”即伸颈就戮。 刘仁瞻守寿春,幼子崇谏夜泛舟渡淮北,仁瞻命斩之。监军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爱也,然军法不可私,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矣。”趣命斩之,然后成丧。 王师围金陵,李后主以刘澄为润州节度使,澄开门降越。后主诛其家,澄女许嫁未

12、适,欲活之。女曰:“叛逆之余,义不求生。”遂就死。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十二,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妇人所当预也 预料D何无忌夜草檄文 起草C趣命斩之 通“促”,催促D澄女许嫁未适 女子出嫁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叙乃与赵昂合谋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B敢以面目视人乎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问所与同谋者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D唐拒之于虎牢 不知东方之既白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超叛汉,姜叙的母亲催促姜叙迅速发兵。马超偷袭历程,姜叙母为马超所获,但她正气凛然,大骂马超

13、,被马超杀死。B秦苻坚宠爱的张夫人和窦建德妻子曹氏,都能在关键时候劝谏丈夫,但她们的建议都不被听从。C王师围困金陵,李后主任命刘澄为润州节度使,不料刘澄开门投降,后主诛杀他的全家。刘澄女儿刚刚订婚,想要活下去,但也被杀害。D本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文章所举的八位女子都能体现题目中的“英烈”,在某些方面能够与烈丈夫相提并论。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理解与鉴赏( 26分)11. 断句和翻译。(11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2) 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母尤喜,因为言举事必有成之理以劝之。_然军法不可私,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矣。_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_(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