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31677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通州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试卷密封线内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试编号3.必须用黑色墨迹的笔作答。一、下面题目中均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择。(共10分,每题2分)1.加点字读音有错的是( )A.萎谢(wi) 刹那(sh)旁逸斜出(y)B.灼伤(zhu)无垠(yn)坦荡如砥(d)C.分泌(m)星宿(xi) 恹恹欲睡(yn)D.花卉(hu) 虬枝(qi)可歌可泣(q)2.词语中字形有错的是( )A.开垦 荒地 鸿雁传书 含笑九泉B.纵横 绝荡 不屈不饶 勇往直前C.浮想 联翩

2、繁荣昌盛 在所不惜D.傲然 挺立 潜滋暗长 倔强不屈3.与牛郎织女星无关的诗句是(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B.纤云弄巧,飞星传恨C.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 将下面选项分别填入对应的位置不当的是( )向日葵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 是那样 A ,同时又是 A ,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 B ,色彩的对比也是 B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 C ,激情也 C ,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

3、是 D ,而是带有原始的 D 生命体。A. 艳丽华美,和谐优雅B. 粗厚有力,单纯强烈C. 感动震颤,喷薄而出D. 颜色植物,冲动和热情5. 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是( )A茅盾 现代 白杨礼赞B李清照 宋代 醉花阴C马致远 元代 秋D范仲淹 宋代 岳阳楼记二、语文活动(共13分)6. 默写诗文(4分)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四面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陶渊明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对老人孩子生活状态用了一个短语进行评价是 。7. 名著知识填空(3分)朝花夕拾共选了鲁迅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 是写鲁迅小时候与保姆阿长相处的情景,描

4、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突出地记述了一位日本老师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情怀念。8. 综合性学习(5分)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也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评委会给出莫言获奖的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同年杨振宁推

5、荐和见证莫言获得“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大奖。评选委员会为莫言撰写的获奖词是:和名字相反,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小时候讲述他的梦想、伙伴、邻居,爷娘是他的听众。长大了,他讲述中国,以20种文字传播,全世界都是他的读者。那一天他走上了殿堂,世界一片安静。根据这段话,请你对莫言说一句话: 莫言获得诺奖后,引起社会广泛评论,请你对此事也发表简短评论。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很重要也很值得骄傲的事情。”著名作家陈忠实:诺贝尔文学奖就像是一座灯塔,似乎一直是中国文坛巨匠们追逐的一个梦想,如今虽然我们已经有人率先到达,但这绝不仅仅是最终的归属。北大教授张颐武说:

6、“莫言的得奖其实是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带来的结果。”他还说:“我们还会得到更多荣誉,甚至比我们预料得还快。”你的评论: 你了解莫言读过莫言的作品吗?就你知道的程度向同学做个简介。介绍: 三、阅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回答911题(共10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念无与为乐者 念: 怀民亦未寝 寝: 相与步于中庭 步: 盖竹柏影也 盖: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原文:但少

7、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11.文章描景写“月”,抒情写“闲”,你怎样理解它们?(4分)答: 四、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1216题(共14分)白杨礼赞(节选)茅盾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

8、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

9、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答: 13.阅读第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 挺立 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 努力 力争上游14.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2分)答: 15.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2分)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 与

10、挺拔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16.放声诵读第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2分)答: 五、阅读课外选文,回答1721题。(共13分)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

11、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

12、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17.用简短的话概括前两个故事的内容。(2分)答: 18.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