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0443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29免疫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解析: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小分子物质,不能成为抗原,所以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直接和效应细胞结合。答案:D2(2013广东深圳一模)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BB细胞、T

2、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C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D浆细胞(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解析: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细胞、T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浆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分裂。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内的基因不只是产生抗体的基因,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无法比较。答案:D3.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

3、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解析: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不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中,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答案:D4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

4、胞免疫能力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解析: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必不可缺。破坏骨髓后,甲组小鼠因缺乏造血干细胞而丧失特异性免疫,补充造血干细胞后,因无骨髓而无B细胞,但可在胸腺中发育为T细胞,从而恢复细胞免疫。破坏胸腺后,乙组小鼠因缺乏T细胞而丧失细胞免疫能力,其本身可产生造血干细胞,故补充造血干细胞后对其免疫能力的恢复没有作用。答案:A5.下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 c、

5、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解析: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d表示效应B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d所含的DNA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C6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靶细胞裂解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失活了C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D效

6、应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过细胞膜解析:效应T细胞不但能作用于靶细胞,而且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如穿孔素。靶细胞裂解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被释放出来,再由抗体消灭。穿孔素属于蛋白质,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运输,大分子物质一般以胞吞(内吞)、胞吐(外排)的方式进出细胞。答案:C7.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HIV侵入人体对尤其是有破坏作用D细胞e细胞d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解析: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

7、、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和f(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HIV侵入人体主要破坏T细胞,降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细胞e细胞d作用的过程是二次免疫。答案:C8(2013浙江温州一模)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在现代免疫学预防、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消灭人体内病毒只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B一个成熟T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有一种抗原的受体C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被动免疫D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属于二次免疫解析:消灭人体内病毒需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的参与。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

8、于主动免疫。血清中含有抗体,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说明该患者无相应抗体,注入抗体属于初次免疫。答案:B9如下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加解析:接种特异性的抗原,才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所以A错;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多,所以D错误。答案:B10下图表示机

9、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解析: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答案:A11(2013洛阳统考)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

10、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种类是相同的C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可以攻击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解析:一个浆细胞内有很多基因,但只能产生一种抗体;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功能,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可迅速作出应答,即增殖和分化出相应的免疫细胞。答案:B12(2013合肥教学质检)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的现象。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并证实其能激发T淋巴

11、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Btoll样受体(TLR)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C树突状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解析:toll样受体(TLR)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故A正确;toll样受体(TLR)具有识别病原体的作用,应位于细胞膜外表面,故B正确;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而激发过程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故C正确;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

12、血干细胞,故D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细胞。(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病。(4)当抗原经过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_。(5)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从遗传物质分析,研究SARS疫苗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

13、以看出,a为B淋巴细胞,b为浆细胞,c为记忆B细胞,d为抗体,其中a、c、d能识别抗原;当抗原经过过程时,此过程是人体内二次免疫反应,此时免疫反应强烈,产生抗体速度快、数量多;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灵敏、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由“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可以推出SARS病毒是RNA病毒,单链的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答案:(1)体液B细胞和记忆B(2)a、c、d(3)自身免疫(4)数量多、速度快(5)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单链的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14(12分)请回答

14、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解析:(1)初次免疫反应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第二次侵入人体后,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2)该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需要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再呈递给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具备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能力。答案:(1)第二次免疫反应(2)吞噬抗原决定簇T淋巴细胞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探究点析图获取信息理解免疫反应的过程15(16分)(2011北京卷)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1)实验一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处理。(2)从图2可知,组与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