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生物总复习 课时作业34种群和生物群落 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9392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生物总复习 课时作业34种群和生物群落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高中生物总复习 课时作业34种群和生物群落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高中生物总复习 课时作业34种群和生物群落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高中生物总复习 课时作业34种群和生物群落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高中生物总复习 课时作业34种群和生物群落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中生物总复习 课时作业34种群和生物群落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中生物总复习 课时作业34种群和生物群落 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指导】2013高中生物总复习 课时作业34种群和生物群落 人教版 一、选择题1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解析: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形成是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同时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得其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种群的增长率下降,直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2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

2、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解析:甲图中,幼年个体数目较多,老年个体数目较少,这种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较快。答案:C3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其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点表示该种群的增加量最大Bd点表示该种群密度最大C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D

3、从O点到d点,该种群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样方法取样时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捕获的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知识。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是用标志重捕法。利用标志重捕

4、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将捕获的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相应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5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解析:纵坐标为存活率,横坐标为种群密度,a种生物种群密度较小时,存活率最高,说明种内互助不很明显,一般个体较大,营养级别较高;对于生物b来说

5、,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较高,种内斗争也就较弱。答案:D6在农贸市场上,白菜、青椒、西红柿、猪、鸡、鱼等各种动植物,及生活在这些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 DA、B、C都不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才叫做生物群落,而农贸市场上的各种生物,第一不属于自然区域,第二各种生物之间没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没有典型的营养结构。答案:D7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1t2时

6、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解析:t2之前就有环境阻力。答案:B8. 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解析:在密闭的恒定容器中培养酵母菌,其数量达到最大值后会下降;a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鱼类的种群

7、数量最好保持在此点;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答案:C9某物种在迁入一新的栖息地后,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具体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的含义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有、两个阶段B第阶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种内斗争逐渐激烈C第10年的种群数量比第25年的种群数量大D第18年到第25年间种群的“J”型增长模式不能长期维持解析:、阶段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到第10年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第10年以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并且下降一直持续到第25年,之后维持稳定状态,所以阶段数量稳定,而阶段数量并不稳定;阶段种

8、群数量在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有所降低;第18年到第25年间种群数量没有增加,只是减少的速度逐渐降低。答案:C10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正处于数量稳定阶段D海南岛的气候适合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解析:相互间能够交配且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属于同一物种;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藏羚羊个体属于一个种群,种群中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K值是指种

9、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改变种植密度不会大于K值。答案:D11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从B到C的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解析: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虽然BC段种群增长率下降,但个体数目仍然是增加的,故出生率一定是大于死亡率。从B到C的变化过程中,由于种群数量增加,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在自然状态下,空间和资源总是有限的,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答案:B12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植物生长具

10、有分层现象。有关这种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种植玉米时并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合理密植是为了通风透光,保证CO2的供应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答案:C二、非选择题13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2)此农田中新迁

11、入了一种食草昆虫,如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答出两点)。(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14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_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2)曲线_表示种群在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曲线呈“_”型。(3)曲线B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_。A“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12、D呈“S”型曲线增长的蝗虫,其数量有时也可能超过K值(4)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老鼠又会泛滥。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_。严密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生物防治,保护老鼠的天敌;施用剧毒农药解析:(1)曲线A为无环境阻力的“J”型曲线;(2)曲线B为有环境阻力的“S”型曲线;(3)“J”型和“S”型曲线反映的都是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4)灭鼠的原则是减小环境容纳量和增大环境阻力,施用剧毒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危害其他生物。答案:(1)A(2)BS(3)A(4)15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

13、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图中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 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4)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解析:根据图1分析可知,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因为大于S0时,其样方内物种数量不变。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表现为遗传多样性。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表格中的数据显示,C的种群数量大增,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