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化学与生活测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8622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化学与生活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化学与生活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化学与生活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化学与生活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化学与生活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化学与生活测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化学与生活测试卷(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与生活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 A钙 B铁 C氟 D碘 2下列富含糖类的食物是 ( ) 鱼 牛肉 馒头 鸡蛋 玉米 A B C D 3某饮料的配料表: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维生素A、乳酸钙。此饮料不含有的营养素 ( ) A糖类 B维生素 C水 D油脂 4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吏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组是 ( ) 家用保鲜袋 不锈钢 淀粉尼龙汽车轮胎 A B C D只有 5下列物质在灼烧时能发出烧焦羽毛味的是 ( ) A纯棉布料

2、B羊毛纤维 C腈纶面料 D塑料袋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明矾既能净水又能杀菌消毒 B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解毒 D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应注意膳食平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棉线和羊毛线;葡萄糖和蔗糖 、 B淀粉、油脂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都属于糖类 C维生素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需不断补充 D大豆、花生遇到碘水变蓝 8近几年来,我国塑料废弃物总量已超过5 000万吨,为保护生存环境,下列对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回收再生等途径

3、直接用作材料 B填埋、直接焚烧或倾倒于海洋中 C降解后,再聚合成高分子材料 D制成燃油和燃气,用作燃料 9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 ) A认识元素 B元素与人体健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人体缺铁易引起贫血人体缺碘易造成甲状腺肿大C生活常识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菜刀防生锈用布包裹煤炉取暖防中毒室内放一盆水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汽车尾气使用乙醇汽油 10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下列做法违背该主题的是( ) A利用秸杆、垃圾发电 B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D大量开采、使用化石燃料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4、 ( ) A凡是糖类都有甜昧 B人摄入蛋白质的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 C大豆、花生和谷物被霉菌污染,人不可食用,也不可喂家畜 D食用凉拌蔬菜,能获得较多的维生素 12“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是因为牛奶中富含人体所需要的 ( ) A铁元素 B碘元素 C锌元素 D钙元素 13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下列日常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 A牛肉 B青菜 C米饭 D苹果 14纯净水不宜长期饮用。因为天然水中含有的硒等元素很难从食物中摄取,而在制取纯净水时,硒等元素也被除去。硒是人体必需的 ( ) A蛋白质 B微量元素 C稀有气体元素 D维生素 15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

5、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 ) 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B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它们燃烧时对空气的污染 C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需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 D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70分) 16(15分)我们的衣食住行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请根据下列生活中的事实填空。 (1)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_(填序号)。 (2)人体缺乏碘元素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 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碘的原子序数是53 碘元素主要存

6、在于新鲜蔬菜、瓜果中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3)家庭生活中常使用下列用品,其中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填序号)。 (4)“可燃冰”CH4(H20)n是一种沉睡在海底和高寒冻土的独特能源。在我国南海北部科学家们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属于海底生物 说明水可以变成油CH4(H20)n属于化合物 是燃烧值高、污染少的新能源 (5)如图是贴在某汽车加油站的广告。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玉米汁可用作汽车燃料由玉米生产的酒精汽油可作汽车燃料 推广玉米生产的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 以农作物为原料来生产化学品是可行的 17(10分)维生素C(C6H8O6

7、)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除具有人们所熟知的功效外,还具有防癌作用。但是蔬菜经过高温烹调,VC将被破坏殆尽,所以一些绿色蔬菜经过油锅快炒即可。 (1)以上材料说明维生素C热稳定性_(填“好”或“差”)。 (2)维生素C常被添加入果汁饮料中作为营养增强剂,pH7时,维C比较稳定,所以在凉拌黄瓜时候可以加入_(从“食醋”和“面碱”中选择)作为调料能保持黄瓜营养; (3)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 18(15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人体缺_(填元素名称)可能会得佝偻病。目前市场上有“补血口服液”、“高钙奶粉”、“加碘食盐

8、”等,这些铁、钙、碘应理解为_(填序号)。 原子 分子 元素 单质 (2)我们的主食是大米和白面,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_。市售的麦片中含有极微量很细的还原铁粉,食用这样的麦片后,铁在胃里溶解的原因是_。 (3)刘大爷种的小麦出现倒伏现象,你会建议他使用化肥中的_肥。 (4)在厨房中有一种物质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在医疗上还可以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该物质是_。 (5)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四种物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哪一种_(填序号) 尼龙绳;家用保鲜膜;橡皮擦;钢材。 19(10分)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 (1)蛋白质

9、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是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食物: 苹果 葡萄干 牛奶 米饭 大豆 其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_(填写编号)。 (2)人体摄人的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_,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3)目前一种叫碘酸钙的保健品已进入一些超市,其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_。 20(20分)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I)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 (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加

10、氢转化成甲烷(CH4)、甲醇(CH3OH)、甲酸(CH3COOH)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属于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4)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_。化学与生活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贫血者应补充铁元素,骨质疏松者补充钙,龋齿者补充氟,甲状腺肿大者补充碘。 2B【解析】鱼、牛肉、鸡蛋中富含蛋白质,馒头、玉米中含淀粉,属于糖类。 3D【解析】由饮料的配料表知,该饮

11、料中含水、糖类、维生素,不舍油脂。 4A【解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管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5B【解析】羊毛纤维含有蛋白质,灼烧时发出烧焦羽毛味。 6A【解析】明矾是混凝剂,只起净水作用,不能杀茵消毒。 7C【解析】棉线和羊毛线可通过灼烧的方法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葡萄糖和蔗糖不能用灼烧方法鉴别;油脂属于酯类;大豆中富舍蛋白质、花生中富舍油脂,遇碘水不变蓝。 8B【解析】将塑料废弃物填埋,直接焚烧或倾倒于海洋中,不能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9C【解析】防菜刀生锈可涂一层油,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预防C0中毒,C错误。 10. D【解析】大量开采,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违背地球日主题。 11. A【解析】并不是所有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等;蛋白质是人体重要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会影响人体生长发育;霉茵污染的食品不可食用;维生素加热条件下易分解,含维生素的蔬菜凉拌生吃较好。 12D【解析】牛奶中含有钙元素,对骨骼、牙齿生长发育有益,每天喝牛奶可强健体魄。 13A【解析】牛肉中富含蛋白质,青菜和苹果中含维生素,米饭中含糖类。 14B【解析】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5C【解析】天然的井水中含有细茵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应消毒杀茵后饮用,C项错误,其它三项均正确。二、非选择题 16(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