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24 光的折射 浙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69135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24 光的折射 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24 光的折射 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24 光的折射 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24 光的折射 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24 光的折射 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24 光的折射 浙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专题特训(二十四)光的折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0金华)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他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 ( )2(2011武汉)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3(2009绵阳)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2、(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4(2010湖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 “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5(2011台州)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6(2011无锡)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

3、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7(2009荆门)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8(2009江苏)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3分,共39分)9(2009嘉兴)2009年7月22日上午,嘉兴将能观测到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届时嘉兴地区将有近6分钟时间完全看不见太阳。这

4、一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传播的。同学们在观测时一定要使用专用或自制器材,严禁肉眼直接观察,因为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镜,会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从而灼伤视网膜。10(2011无锡)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11(2009河南)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填“强”或“弱”)些。

5、12(2009金华)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 (填“亮”或“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13(2011台州)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1) 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传播的。 (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巾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 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14(2009平原

6、)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要成像,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 型号镜头焦距 光圈快门CCD解析度Sony-S70 34毫米8秒-l/1000秒1024768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21分)15(2009贵阳)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

7、、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1) 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 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16(2009柳州)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探究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通过透镜的太阻光能聚集于一点,测得该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0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

8、距为 厘米。(2)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同一直线上。(2) 某实验小组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得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该实像 (填“能”或“不能”)直接用光屏承接。实验物体到凸透 像的情况次数镜距离?厘米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1 25 倒立 缩小 实像 2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3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4 5 正立 放大 虚像中考专题特训(二十四) 光的折射1C 解析: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分析时可以在

9、各图中先作出法线。2D 解析: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3A 解析:海市蜃楼现象是因为空气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发生光的折射现象。4A 解析:“看不见”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茶杯挡住了射向眼睛的光线造成的。“又看见了”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光线绕过茶杯进入人眼。5D 解析: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向下弯折。6B 解析: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说明小华能看清近处的景物,看不清远处的景物,这是近视的表现,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7D 解析:由于光的折射,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高一些。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

10、是光的折射现象。人眼能看到景物(包括虚像),都是由于光线进入眼睛,刺激了感光细胞。8B 解析:湖面“月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杯中“断笔”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墙上“孔雀”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镜中“风景”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9直线 凸透 解析: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晶状体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相当于凸透镜。10120 小于 解析:由图可知,入射角等于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加入射角,一共120。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1凸 倒立 弱 解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远处的景物能在视网膜上呈

11、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对光的偏折能力过强,用手术矫正近视眼是将它们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一些。12暗 折射 解析: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因为有一部分光线成为折射光线进入水中。13(1) 直线 (2) A 解析:(2)视觉正常的人眼,成的像总在视网膜上。14大于34毫米,小于68毫米 大于68毫米 解析: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当物距u2f时,像距fv2f。15(1) 凹 靠近(2) 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 解析:(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凸,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过强造成的,应该通过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像距减小,应将光屏靠近水凸透镜。16(1) 10 (2) 高度(3) 缩小 能 解析:(1)这是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在焦点上。(2)为了使光屏上的像不发生明显失真,减少实验误差,应该尽可能使“三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3)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相交形成的,能用光屏直接承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