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17 化学量 浙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68430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17 化学量 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17 化学量 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17 化学量 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17 化学量 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17 化学量 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17 化学量 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科学专题特训17 化学量 浙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专题特训(十七)化学量(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S:32 Cl:35.5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2011雅安)到1990年,人类已知结构的化学物质是1000万种,2009年9月8日为5000万种。2011年5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向中国专利技术局申请了专利,该物质被CAS登记为第6000万种已知结构的新物质M(化学式为C19H15N4F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M由六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BM的相对分

2、子质量是42 CM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1 D化学正在加快发展2(2010盐城)关于氨气(NH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 B每个氨分子是由l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C液态氨中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D同温同压下氨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3(2012预测)已知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千克,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3.98610-26千克,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2B. 24C2千克D64(2011黄石)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

3、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 ) A12gB9gC4gD17g 5(2011滨州)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8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2011广安)日本福岛311地震后,可用二氧化氯(ClO2)来作消毒剂。用氯酸钠(NaCl03)和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反应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请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 ) AHCl0 BNaOHCH2ODHCl037(2009雅安)下表中列出了一定压强和温度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

4、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分析表中数据与气体的组成、性质的关系,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气体性质H2C0202N2C12气体的沸点-252-78-l83-l96-34被吸附体积mL4.5973511494 A每个气体分子所含原子个数越多,越容易被吸附 B沸点越低的气体,越易被吸附 C气体是化合物时,易被吸附 D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8(2011桂林)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 ( ) A26 B40 C58 D909(2010山东)化学上用符号“2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

5、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和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b-a=d-c Ba+n=c-m Ca-n=c+mDb-n=d+m二、填空简答题(每空2分,共28分)10(2012预测)-种与金刚石硬度相近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M,它由两种A、B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A在地壳中含量占第二位,B在空气中含量最多。A元素符号是 ;该无机非金属材料中A、B元素的质量比为3:2,则M的化学式为 。11(2011济宁)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其中,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C8H10N4O2H20),还有鞣

6、酸及芳香油等。阅读以上信息后回答: (1)茶碱(C8H10N4O2H20)分子中 原子的数最多。 (2)茶碱(C8H10N4O2H20)分子中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2(2010海南)右图是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1)该浓盐酸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2)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g,需要这种浓盐酸 g。 (3)使用一段时间后,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6,原因是 .(4)盐酸等许多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用化学符号表示)。13(2009眉山)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工业冶炼金属”的过程。在实验室做了C0还原CuO的实验,他们称得装有CuO粉

7、末的试管重42克,反应完全后,恢复到室温称量,试管和固体残留物共重40.4克,并收集到CO24.4克,请你和他们一起计算: (1)42克-40.4克=l.6克,l.6克表示 的质量。 (2)该反应制得铜的质量为 克。14(2011重庆)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A中的试管 (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 (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A、B、C和“”、“”、“一”表示)。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27分)15(

8、2010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下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秃和改进。【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有+1 N+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

9、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2)小周建议用图中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32:3 B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

10、“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四、分析计算题(9分)16(2010梧州)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中考专题特训(十七) 化学量1B 解析:本题向人们展示1990年至2011年化学物质的研究和发现情

11、况,以此说明化学正在加快发展中。从新物质M的化学式C19H15N4FSO2,可知该物质由六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且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A、C说法正确。由化学式不难推得B选项是错误的。 2D 解析: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量之比,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而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所以同温同压下氨气的密度应小于空气的密度。3B 解析:本题可运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来求解: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98610-26千克/(1.99310-26千克1/12)=24。4A 解析: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有:20克甲+5克乙+8克丙,反应后有:5克甲+16克丙十丁,即参加反应的物

12、质有:15克甲+5克乙,即共有反应物20克。由于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增加,则丙应为生成物,反应生成丙的质量为8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丁的质量应为:20克8克=12克。5C 解析:从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或C2H6O),由此可知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故C正确。乙醇俗名酒精,是大家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在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6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也不变,由此可知X为H2O。 7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分析此表,并找出规律。CO2分子所含原子个数最多,又是化合物,但从表中看出CO2并不是最容易被吸附,故A、C均不正确。逐个分析表中各项数据,不难发现,沸点越高的气体,越容易被吸附。或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8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A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生成物求出碳、氢元素的质量:44g CO2中含有碳元素12克,9g H2O中含有的氢元素l克,由此推知A分子中碳、氢个数比一定为1:1,则设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CH) nOm,这样当n=2,m=0时,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当n=2,m=2时,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当n=2,m= 4时,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由此确定A物质的相对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