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67989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下列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评述,不准确的是A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因而孔子的“仁”可以消除阶级矛盾B孔子的“仁”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C孔子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明了基本的做人准则D孔子的“仁”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实现人际间和谐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3某人到山东泰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4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5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3、”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受佛教道教冲击而失去正统地位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A B C D7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的是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C认为“气”是第一性的,“理”是第二性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制度 D“天人感应”理论9明朝思想家李贽,藐视礼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波澜。以下对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

4、的是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批判理学虚伪 C挑战正统思想 D否定儒家思想10某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11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安提丰12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的是A薄伽

5、丘 B但丁 C米开朗琪罗 D彼特拉克13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是因为意大利国家统一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经济繁荣 文化环境独特 人才济济A B C D14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知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的双方最有可能是A伏尔泰与法国贵族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15“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主要是针对A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夺大量财富 B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C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D资本主义萌

6、芽的产生16下列不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派是A路德教 B加尔文教 C英国国教 D东正教17下列著作中,不能反映法国启蒙运动成就的是A哲学通信 B社会契约论C论法的精神 D纯粹理性批判18下列各项,不是启蒙思想家共同的主张的是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要求建立近代法律制度C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提倡理性主义和自由平等19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人民主权说

7、 三权分立说 因信称义论 天赋人权观A B C D2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C使理性与思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山东是儒学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家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

8、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路。”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三:黄宗羲认为:“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说

9、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2分)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22在西方思想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是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Man is the measur

10、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材料二: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请回

11、答: (1)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文化现象,并指出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4分) (3)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8分) (4)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进步的思想原则?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引文的作者?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5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ACCBCC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CCDDC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12、,共40分)21请回答:(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2分)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分)(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2分)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2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2分)(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2

13、分)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4分)哲哲学流派: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2分)(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思想主张:经世致用(1分)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解析】(1)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主张民贵君轻,重义轻利。荀子主张礼法并施,被视为异端(1)从材料中可概括出儒家的二重性这一内部原因。在结合所学知识,董的改造也很重要,这是主观原因,以及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事客观原因(3)为了认识理,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这是二者的区别。根据所学知识,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从材料三中三人的观点可知。明清儒家更注重实际应用,即“经世致用”。政治上批判封建专制,带有思想启蒙的色彩,经济上工商皆本,思想上,经世致用,学以致用22请回答: (1)请结合你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