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61347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步步高】(全国通用)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 命题角度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15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命题角度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2015江苏高考)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

2、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B C D 命题角度3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2015安徽高考)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命题角

3、度4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4(2015北京高考)“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 B C D 命题角度5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2015江苏高考)201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

4、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 ) A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B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C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D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命题角度6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2015江苏高考)103万青奥志愿者集体当选“感动南京”2014年度人物。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义、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材料表明( ) 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 B C D 命题角度7 社

5、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2015全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 B C D 命题角度8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8(2015浙江高考)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

6、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 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 B C D 命题角度9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2015山东高考)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方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

7、深受当地百姓 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 根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意义、正确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两岸文化交流等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2)结合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

8、)结合一些地方文化建设实例,考查文化强国建设。(4)结合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考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 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建设文化强国 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见证与表现 原因 源远流长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 独特性:独

9、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思维拓展 (1)中华文化与文化的产生、作用 从文化的产生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华文化包括各区域文化、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从文化的作用看:中华文化同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等,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继承、创新 从文化传播看:中外文化长期的交流、借鉴,既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有利于世

10、界文化的繁荣。从文化继承看:中华文化是在不断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文化创新看: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中华文化也必须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实现新辉煌。 (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为什么 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11、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民族生存: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1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2015福建高考,29) 2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 (2015广东高考,31A) 3中华文化内部存

12、在差异和冲突。( ) (2015广东高考,31B) 4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 (2012安徽高考,7) 5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2013四川高考,6) 6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 (2011北京高考,24) 关于中华文化,2016年高考可能结合汉字魅力、呈现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外文化交流,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关于民族精神,2016年高考可能结合名人名言、新时期的民族精神,考查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地位作用及怎样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命题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预测题型:选择题 1下图是著名书画家丰子恺

13、先生所书的环读四言诗句,从任何一字起,或左行,或右行,皆成二句四言诗,妙趣横生。这幅作品( ) 以优美的隶书展现了汉字的审美价值 以新颖的结构表现了诗词的独特魅力 以隽永的文字呈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以美好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心中的爱国情感 A B C D 命题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预测题型:选择题 2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 A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誓言无声:

14、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命题点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3(2015泰州一模)“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 ) A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 B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C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 D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核心考点二 文化生活现状与文化强国建设 1我国的文化现状 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为什么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

15、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怎么办 国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经营者: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个人: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必由之路和宏伟目标 为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6、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