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诗歌情感讲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61179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诗歌情感讲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诗歌情感讲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诗歌情感讲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诗歌情感讲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诗歌情感讲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诗歌情感讲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诗歌情感讲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点训练一诗歌情感诗歌情感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设问方式这首诗(或第句,第联,上片或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例】(2015全国卷)第9题,(2015重庆卷)第11(1)题,(2015江苏卷)第10(3)题。该诗(或第句,第联,上片或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例】(2015全国卷)第9题,(2015四川卷)第13(2)题,(2015山东卷)第14(2)题。请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过程。【例】(2014江苏卷)第10(1)题。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有人读出了,请谈谈你的理解。【例】(2014辽宁卷)第9题。审题要点审清所给材料是局部的(某词、某句、

2、某联、某片)还是全诗的。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把握;如是全诗的,则要分成几个局部看。审清是要概括还是分析。这两种问法同中有异,“分析”题不仅要概括出,还要结合词句分析。答案要素情感概括题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这里的“感情基调”多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来表示,如惆怅、孤独、悲愤、闲适等。)情感分析题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情感的依据和来由。)具体概括(先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情感的依据和来由,再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真题例示(2014四川,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

3、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该题为全诗情感分析题,采用的是“概括具体”模式。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015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考生答案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问题诊断情感概括大而化之

4、,缺乏精准把握;没作简要分析。剖析矫正该答案答得似是而非,只是答出表面的情感:怀才不遇。而对所给词句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起舞闻鸡”出自什么典故?作者为何昼夜买醉? “潮落秋江冷”一句描画的是怎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如果这样多思考一下,答案就会准确全面多了。满分答案要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当然要借助常规方法,如审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类别等。但临场时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品“情语”。1品显性情语。所谓“显性情语”,是可以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愁”“怨” “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

5、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联,标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它有时还藏在“景语”中。2品隐性情语。所谓“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一类是用了典故的词语;一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性”显露无遗。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答:(2)细草微风岸,危樯

6、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答:(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答:(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答:2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1)(2015全国)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答:(2)(2014湖北)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

7、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答:(3)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李好古注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注李好古:南宋词人。“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答:如何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方法点拨会从诗歌描写的景物中分析出包含的感情是做诗歌鉴赏题的基本功、内家功。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

8、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另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所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演练体悟1(2015湖北,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

9、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答:方法点拨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古诗“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演练体悟3(2014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

10、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梅花蒲宗孟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方法点拨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分析典故中的情感,主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次要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伤己,或讽今。答题时

11、也要把握住作者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演练体悟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梅尧臣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注唯应谷鸟知。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注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答: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勤政楼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注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

12、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对点规范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寄公度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此词作于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后游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

13、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从全诗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注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佳人:知心朋友。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韵东坡还自岭南李之仪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时雨才闻遍中外,卧

14、龙相继起东南。天边鹤驾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注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此诗。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毵毵(sn sn):毛发纷披散乱状。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注作者与苏东坡极友善,东坡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頩(pn):光润美好的样子。燕:同“宴”。词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关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