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国十大著名石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50562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中国十大著名石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中国十大著名石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中国十大著名石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中国十大著名石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中国十大著名石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中国十大著名石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中国十大著名石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十大著名石窟(组图) 2006-12-24 18:45:25| 分类: 妖妖智囊 | 标签:风景 |字号 订阅中国是世界上洞穴最多的国家。除了大量由大自然雕琢的石灰岩溶洞和砂砾岩洞、片岩洞、火山、碎屑岩洞、灰华岩洞、火山熔岩洞、红砂岩人工洞外,更有大量人工开凿的造像石窟。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最大、最神奇的洞穴在中国。中国的石窟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气势恢宏,是中华民族瑰丽的宝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一)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南约四十公里处的麦积山,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后代累有增修重建,绵历一千五百余年。现有洞窟龛 194 个,造像 7200余身,壁画 130

2、0 余平方米,尤以泥塑艺术著称于世,有东方雕塑艺术馆之誉。1961 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以形似麦垛而得名,石窟即开凿于山崖之上,原本互相连属,唐开元年间当地地震,遂将石窟分为东、西两崖,中间部分蹦毁。西崖存窟龛 140 个,主要为西秦、北魏及西魏的作品;东崖存 54 窟,北周、隋唐及以后的作品多集中于此。麦积山石窟大部分是隋唐以前的作品,以七佛阁、万佛洞、牛儿堂、寂陵等最为著名。第 4 窟创建于北周,又称上七佛阁,为麦积山最为精彩的一窟。窟内第 15 龛龛眉上的五组飞天,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绘塑结合的作品,既富于立体感和真实感,又具有空灵飘逸的特色,实为石窟艺术品中的佳制。第

3、 127 窟的壁画居麦积山石窟之首,所绘维摩诘经变气势恢弘,技法圆熟,被认为是后世维摩诘大型经变画的滥觞。麦积山石窟中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早、最为完整的西方净土变壁画,以及周穆王拜见西王母这种本土题材的作品。麦积山石窟泥塑讲究以形传神,神形俱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千米,现存主要洞窟 45 个,大小窟龛 252 个,石雕造像 51000 余躯,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 460 年至 465 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

4、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 16 窟至 20 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 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 53 个,石雕造像五万一千余尊。大佛最高者十七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 。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

5、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三)莫高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它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 公里。现存石窟 492 个,壁画总面积约 45000 平方米,彩塑像 2100 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壁

6、画内容多为佛经故事,如释迦牟尼一生和前生行善牺牲的故事。还有佛、菩萨、天王、力士、小千佛的画像和羽人、飞人、花鸟、动物等。壁画虽经千百年的风沙侵蚀,仍然色彩鲜艳,线条清晰,使人不得不赞叹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艺术和创造精神。“敦” ,大也,“ 煌”,盛也。因为这个地方对开发广大的西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自汉代以来即取名为“敦煌”。由开石窟开发在沙漠高处的石崖上,所以取名“漠高窟” ,古汉语中“漠”与“ 莫”通用,后来就叫成“莫高窟”。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春秋时期因盛产美瓜,称為“瓜州” 。唐代因城南有鸣沙山又名“沙州”。汉唐以来,丝路商旅往来频繁,敦煌成为出西域和入长安的要道,因居于

7、丝路咽喉之地,可谓一方重镇,當时村坞接连,鸡犬相闻,史称“华戎所交一都会” 。佛教和其艺术自西域东传以此为第一站,因此佛塔遍地,市集繁荣,据文献所载元宵灯节的盛會仅次于长安,其兴盛可見于一般。白杨、新疆杨像一根根鸡毛毯子般,是敦煌最明显的植物景观。(四)榆林窟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七十五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 42 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 31 个、西崖 11 个、壁画 4200 平方米,彩塑 259 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

8、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内涵。1961 年,榆林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归敦煌文物研究所管辖。(五)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石窟(或称为克孜尔千佛洞)位于与库车毗邻的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塔格山,洞窟凿于木扎特河谷北岸悬崖上。西距库车 73 公里,东距拜城六十七公里。它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始凿于公元

9、三世纪(东汉末年),公元五七世纪为最盛期,至八世纪末逐渐停凿,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 之美誉。但是克孜尔石窟是全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始建于公元三世纪,比莫高窟还要早。克孜尔石窟现存已编号的洞窟 236 个,其中窟形完整的 135 个,尚有壁画的 80 个,壁画总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其风格独特之窟形和壁画,均可代表龟兹文化的水平,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961 年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柏孜克里千佛洞位于吐鲁番东南四十余公里的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共有八十三个洞窟,其中四十余座残存有一千两百余平方米的壁画。柏孜克里千佛

10、洞中最早的洞窟是六世纪开凿鼎盛时期有九世纪中叶回鹘高昌王国时期。佛像和壁画都步同程度遭到破坏,部分是宗教原因,部分是被二十世纪的探险家们掠去。(七)龙门石窟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泛称龙门,沿用至今,位于洛阳市南 12.5 公里处。这里青山耸翠,东西对峙,伊水汪洋,从中北流,是闻名中外的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这一。龙门石窟造像密布在伊水两岸,东西两山的峭壁上。龙门石窟,始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 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诸朝 500 余年大规模营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一样,密布在伊水两岸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余。就其营造史看,规模最大的开窟造像活动有两

11、次,北魏孝文、宣武和孝明三帝是第一次,计有 35 年左右;唐太宗、高宗、武则天和玄宗四帝是第二次,计 110 多年。这两次是开窟造像的高潮,历时计 150 余年。据 1962 年龙门文武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 多个,造像 10 万余尊,最大的造像高达 17 米多,最小的仅 2 厘米;造像题记和碑碣 3600 块左右,佛塔 40 余座。北魏造像占三分之一,全部在西山,其代表洞窟为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石窟寺和魏字洞等。唐代造像几乎占三分这二,大部分也在西山,武则天时转移到东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为潜溪寺、奉先寺、万佛洞、看经寺等。龙门石窟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非常主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东

12、方雕塑的典型。特别是石窟中的飞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手捧圣果凌空飞舞,或奏乐高歌,或布撒花雨,姿态轻盈,神情优雅,令人叹为观止。在龙门石窟的题记碑刻中,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诸遂良书写的伊阙佛龛之碑等,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1961 年,龙门石窟列入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们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学士关于描写龙门风光的诗词有千百篇,李白、白居易、欧阳修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有题咏。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阳四塞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山包” ,历来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如今的龙门,满山翠柏、郁郁葱葱。流泉飞瀑,蔚为奇观。1962 年,雄伟壮观的龙门大桥建成

13、通车,飞架龙门之口,雄跨伊水之上(八)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位于兰州西南八十公里处,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瑰宝。当你乘艇浏览过万顷碧波、水天一色的刘家峡水库之后,向西在水库的悬岩上便可以看到炳灵寺石窟。石窟共有 34 个洞窟,149 个佛龛,石雕、泥塑 800 躯,壁画 900 平方米。它创造于西秦建弦元年(公元 420 年左右)是明代的一大佛教胜地。其中有一尊雕塑在岩壁上的坐佛,形体高达 27 米,雕塑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充分显示了北魏艺术工匠的高超技巧。“唐述窟” (羌语是“ 鬼窟” )是炳灵寺众多洞庭湖窟中年代最早、空间最大的一个洞窟。窟内的壁画多为佛说法图和供养人像,笔力挺拔,线条流畅,具有

14、鲜明的西贵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响堂寺石窟响堂寺石窟位于河北邯郸市新市区,始建于北齐年间,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均有增筑和修葺。响堂寺分南北两窟,相距十五公里,共有石窟十六座,大小造像三千四百尊。窟内石雕精美,构思巧妙。其附属建筑规模宏大,殿阁亭楼依山而筑,宏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北响堂寺石窟在新市鼓山之腰和村东,筑于高峻的峭壁悬崖之间,分南、北、中三组。其中,中组释迦洞前有拜殿檐阁,外观颇似楼阁,窟外两侧各雕一高大天王;大佛洞内共有佛像 151 尊,坛上坐佛高近 4 米,庄重敦厚,雄伟轩昂;刻经洞因内外壁上满刻经文而得名,是研究书法和佛教

15、历史的天然宝库。北响堂山下有常乐寺废址,遗存宋朝石经幢二座。前有平面八角形古塔,形似九层而实为五层,是响堂寺石窟的醒目标志。南响堂寺石窟在鼓山南麓西纸坊村北,滏阳河北岸,有石窟七座,依山而建,分为上下两层。其中,华严洞最大,高 4.9 米,宽深均 6.3 米,共有佛像 1228 尊,因洞内刻有大方广佛华严经而得名;千佛洞保存最为完好,共有佛像 1028 尊,洞壁佛像鳞次栉比,窟顶满布飞天浮雕,形态生动,精致典雅。窟区前有清朝修建的正殿、配殿和楼阁等建筑群,窟区西南还有宋塔一座。殿宇宝塔与石窟相映,耸立于青山之中,十分壮观。响堂寺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位置,是北魏时期和隋唐时期两种石窟艺术风格连结点。(十)巩县石窟寺巩县石窟寺是继龙门石窟之后,北魏时期的又一座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它位于京都洛阳东北约 55 公里处,邙山东段大力山下的石壁上。背依黄河,面向伊洛。这里山明水秀,林木繁茂,修竹葱郁,自古以来就是洛阳地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石窟寺初名希玄寺,是一个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石窟雕刻始于宣武帝(元恪)景明年间(公元 500-503 年),以后的东魏、西魏、北齐、唐、宋、金、明,直至清代雍正年间,都进行过重修。佛像的雕造,以北魏为主,续刻以北齐和唐代较多。石窟寺有石窟五处,千佛龛一个,小佛龛二百五十五座,摩崖大佛三尊,大小石窟共七千七百四十三个,碑刻题记二百余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