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寒假作业7 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5305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寒假作业7 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寒假作业7 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寒假作业7 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寒假作业7 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寒假作业7 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寒假作业7 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寒假作业7 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2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 (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解旋酶作用于两处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C若处后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变化D将该基因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

2、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3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114.货币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脚掌部发病一般从幼儿学会走路时开始。随年龄增长患处损伤逐步加重,手掌发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下图为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家系图判断此病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可避免此病的遗

3、传C家系调查与群体调查相结合可推断此病的遗传特点D此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6.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

4、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下表所示。性别野生性状突变性状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雄株M1M2Q雌株N1N2P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7.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

5、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铁蛋白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2) 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_,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 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

6、免_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_。(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和碱基数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_。(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8.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翅形复眼形状体色翅长野生型完整球形黑檀长突变型残菱形灰短(1)由表可知,果蝇有_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_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称为_。受精卵通过_过程发育为幼虫。(3)突变为果蝇的_提供原材料。在果蝇的饲料中添

7、加碱基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4)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对短翅基因(m)是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果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中雌蝇的基因型有_种,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9.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红眼 纯种白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红眼;在纯种白眼纯种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研究表明,在果蝇中,性别不仅由性染色体决定,还与X染色体的条数有关,只有含有两个X染色体时才能产生足够的雌性化信号,从而使胚胎朝雌性方向发展。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反交

8、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在 ( X 、常)染色体上。(2)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 。(3)大量的观察发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20003000只子代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子代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 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0003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因而产生了_ 或 _的两种异常卵细胞,它们与正常精子结合受精后发育成例外的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例外的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为验证上述解释,有人提出如下实验思路,请根据实验思路预期实

9、验结果。实验思路:取例外果蝇的体细胞制作有丝分裂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找出处于中期的细胞,观察_的数目和类型。预期实验结果:在白眼雌果蝇的装片中可观察到_;在红眼雄果蝇的装片中可观察到_。10.南瓜皮色分为白色、黄色和绿色,皮色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H、h和Y、y表示。现用白甲、白乙、黄色和绿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黄绿,F1表现为黄,F1自交,F2表现为3黄1绿;实验2:白甲黄,F1表现为白,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黄1绿;实验3:白乙绿,F1表现为白,F1绿(回交),F2表现为2白1黄1绿;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南瓜皮色遗传 (遵循/不遵循)基

10、因自由组合定律。(2)南瓜皮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若H基因使酶1失去活性,则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是 ,白甲、白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 。(3)若将实验3得到的F2白皮植株自交,F3的皮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4)研究发现,与正常酶1比较,失去活性的酶1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如下图:据图推测,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导致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 ,导致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 。进一步研究发现,失活的酶1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合成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南瓜皮色性状的遗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

11、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据图推测,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导致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选修一:11.(2014海南卷)(15分)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标准管的制备:用 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

12、定量的 ,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将每个 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 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下图表示的是泡菜中 趋势。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 (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选修三:12.(2014天津卷)(15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产生的-葡萄糖苷酶(BglB)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更好地应用,开展了以下试验:.利用大肠杆菌表达BglB酶(1) PCR扩增bglB基因时,选用 基因组DNA作模板。(2) 右图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bgl

13、B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PCR扩增的bglB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 和 这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3) 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 。.温度对BglB酶活性的影响(4) 据图1、2可知,80保温30分钟后,BglB酶会 ;为高效利用BglB酶降解纤维素,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 (单选)。A.50 B.60 C.70 D.80.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提高BglB酶的热稳定性在PCR扩增bglB基因的过程中,加入诱变剂可提高bglB基因的突变率。经过筛选,可获得能表达出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的基因。(5) 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相比,上述育种技术获得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基因的效率更高,其原因是在PCR过程中 (多选)。A. 仅针对bglB基因进行诱变 B.bglB基因产生了定向突变C.bglB基因可快速累积突变 D.bgl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酶的氨基酸数目改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