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52944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湖南省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湖南省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湖南省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湖南省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的热效应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B氯化铵与Ba(OH)28H2O反应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D钠与冷水反应2分类方法在化学教材必修I中出现,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BCD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

2、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BeCl2BPCl3CPCl5DH2O4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氢化物显酸性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CZX2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D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5下列物质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的是()AH2O2BMgCl2CCaC2DNaOH6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发生如下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R位于VA族BR的氢化物的水

3、溶液是强酸C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HI(g)H2(g)+I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I2有颜色),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氢气的浓度升高温度降低温度缩小体积增大HI的浓度减小压强加催化剂ABCD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C由S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9可逆反应aA(s)+bB(g

4、)cC(g)+d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化学方程式中bc+d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10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所以稳定性:H2OH2SB由于二氧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氧化碳的大,所以沸点:SiO2CO2C若A2+2D2A+D2,则氧化性D2A2D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半径R2M+11下列各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和操作都正确是()A制取、收集O2B制无水乙醚C除

5、去NaCl中的泥沙D收集NO12在一个1L的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下述反应:2A(g)+B(g)3C(g)+D(s)平衡时,C的浓度为1.2mol/L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是1.2mol/L,下列组合能达到的是()A6molC+xmolD(x0.6)B1molA+0.5molB+1.5molC+xmolD(x0.1)C3molA+1.5molB+x molD(x0)D1molA+0.5molB+3molC+xmolD(x0)13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S(g)+O2(g)=SO2(g)H1,S(s)+O2(g)=SO2(g)H2

6、;H1H2BC(石墨,s)=C(金刚石,s)H=+1.9kJ/mol,则: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则含2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7kJDCaCO3(s)=CaO(s)+CO2(g)H0,s0,则:该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14可逆反应A(g)+3B(g)2C(g)H=QkJ/mol(Q0)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不变的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A和3molB,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C达到

7、平衡后吸收热量为Q2kJ,已知Q1=3Q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Q1=QB达到平衡后,甲中C的体积分数比乙大C达到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5molA、0.75molB、1.5molC,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D乙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g)A(g)+3B(g)H=+Q2kJ/mol15已知:Fe2O3(s)+C(s)=CO2(g)+2Fe(s)H=+234.1kJmol1C(s)+O2(g)=CO2(g)H=393.5kJmol1则2Fe(s)+O2(g)=Fe2O3(s)的H是()A824.4kJmolB627.6kJmol1C744.7kJmol1D169.4kJm

8、ol116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0B1:8C1:6D1:5二、填空题(共52分)17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min)(2)根据右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第5分钟时,升高温度,A、B、D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则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若在第7分钟时增

9、加D的物质的量,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用图中ac的编号回答)18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和中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填氢化物的化学式)(2)、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3)、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由表中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A、B、C可发生图2反应(副产物已略去),试回答:(1)若X是强氧性化单质,则A不可能是(填序号) aSbN2 cNa dAl(2)若X是一种常见过渡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方法是(写出操作

10、和现象)(3)若A、B、C为含有同一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且B具有两性写出A与C两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9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1)已知:2NO2(g)N2O4(g)H=57.20kJmol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填字母)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2)25时,1.00g 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19.14k

11、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17、1.01105Pa,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300molL1、c(N2O4)=0.0120molL1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4)现用一定量的Cu与足量的浓HNO3反应,制得1.00L已达到平衡的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17、1.01105Pa),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 g20如图所示,各物质间存在如下相互转化关系,其中B为淡黄色固体F为金属单质,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E和K为无色气体单质,其它物质均为化合物,A为无色气体,C为无色液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H的化学式为,G的电子

12、式为(2)写出工业上制取单质F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F与G反应的离子方程反应方程式(4)D的水溶液显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1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3kJmol1该反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填“能”与“不能”);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下同)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b.1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 HOcc(CO)=c(H2)d密闭容器的容

13、积不再改变(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表三组数据: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COH2OH2CO1650421.62.462900210.41.633900abcdt该反应为(填“吸”或“放”)热反应;若实验3达平衡时与实验2平衡状态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且t3min,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用含a、b的数学式表示)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1)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请将表格中实验1的现象补充: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 有无色气泡产生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 较强的酸性有同学认为实验II的结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要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和Br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