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52649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阳县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科地理试题分值:100分 时量:8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湖南省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共122个县级行政单位。据此回答1-2题。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叙述,正确是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或界线区域范围有大小、区域级别有层次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A. B. C. D.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性。A.相似差异 B.绝对一致相似 C.差异整体 D.地带非地带克东腐乳臭不可闻”、“克山土豆全面”。这是黑龙江省克东、克山两县在302省

2、级公路边最吸引人的两个广告标语。据此回答3-4题。3.从广告标语中,充分说明了( )A.具有一定的界限B.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4.由广告标语中,反应了两县的经济发展正处在(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表示的两个不同的区域图,回答5-6题。5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资金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6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

3、箭头方向在区间调配的主要是()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廉价劳动力7、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10示意中国三大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8-10题。8.图中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序号分别是A、 B、C、 D、9.自1986年至1994年A三大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二产业重心向东南移动C第一产业重心向东北移动D第三产业重心向东南移动10.近年来,我国

4、从事产业的人口比重A第一、二产业持平B第二、三产业减少C第一、三产业减少D第二、三产业增加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12.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A.耕地后备不足B.水资源浪费严重C.人均土地面积少D.缺水问题突出下图为2002年东、中、西部产业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关于东、中、西部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5、)A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中部地带 B西部地带以第一产业为主C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是西部地带 D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东部地带14水源是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缓解该地区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A过度利用地下水 B大面积种植水稻C发展节水农业 D海水淡化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15-16题。15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16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地关系状况是()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C环境污染严重D生态破坏读下图

6、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17-18题。17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18对图中所示资源调出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改善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沿途将经过河南、河北等省区C调出区是从长江干流直接取水,水量丰富D该项目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均能产生积极效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回答19-20题。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B能源利用率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C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

7、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D人口数量变化是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202002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A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B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减少 D.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中线工程南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至北京、天津。回答21-22题。21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不利于生产和生活B华北地区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北移D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22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其影响是( )A减轻汉江下游泥沙淤积B增大华北地区江河泄洪压力C从

8、根本上解决北京用水紧张问题D为沿线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下图为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完成23-24题。23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的煤炭数量逐渐超过了晋煤的数量,原因是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小C越南距珠三角距离更近,越南煤的运费低廉D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242011年5月,该区域“电荒”再度出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受高温天气的影响,电力需求增大受干旱的影响,西电东送南线的输电量减小出口市场疲软,工厂开工不足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企业增多A B C D读“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完成第25-26题。25.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改革

9、开放初期,国外产业向中国内地转移B. 20世纪90年代,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C.产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D.促成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26.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主要是()。A.使自然资源不足B.使环境污染加重C.使失业人口减少D.使交通压力减轻截至2013年7月8日,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电流等级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8 0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实现安全稳定运行3周年。读图,完成第27-28题。27.图中长治荆门线路输送的是()。A.火电B.天然气C.水电D.煤炭28.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A.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

10、为高压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B.缓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继西气东输两条线路后,中国天然气供应版图上将迎来新成员西气东输三线。西气东输三线以新疆西部口岸霍尔果斯为起点,一路东行,途经8个省级行政区域到达广东韶关。它将新疆和中亚的天然气东送,一改天然气供应格局。结合“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示意图”,完成第29-30题。29.三条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农业发达程度B.城市分布C.环境状况 D.河流分

11、布30.下列有关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亚天然气是三条输气线路的主要气源地B.三条线路同时经过河西走廊C.三条线路的建设均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D.三条线路的建设可改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二、综合题(本大题共包括2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2014年8月25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全线开通。图22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材料二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近年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图23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2、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请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6分)(3)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区位优势。(4分)(4)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

13、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材料二:下图为“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国家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年工资/年产值美国10560208.6德国8745188.8英国5036262.8中国291.518.9菲律宾23579.4(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哪些区域。(6分)(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4分)(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6分)(4)简述产业大量转出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影响。(4分)衡阳县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科地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