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5113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阳市白水高中2016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60 mL B90 mL C120 mL D45 mL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S溶液水解的方程式为:HSH2OS2H3OB向H218O中投入Na2O2固体:

2、2H218O + 2Na2O2 = 4Na+ 4OH+ 18O2C在100 mL 2 mol/L FeBr2溶液中通入448 L氯气(标况下),充分反应:2Fe2+ + 2Br+ 2Cl2= 2Fe3+Br2+4Cl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2H+H2+Cl23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20 molL1 B15 molL1 C018 molL1 D024 molL14有a、b、c、d 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Ba(OH)2溶液,NaHCO3

3、溶液、MgCl2溶液、稀硫酸中的某一种。现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一”表示无明显现象。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c一定是稀硫酸Bd一定是MgCl2溶液Ca可能是NaHCO3溶液Db一定是Ba(OH)2溶液。5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CH4、C2H4易燃液体 BH2SO4、NaOH腐蚀品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 DKMnO4、K2Cr2O7氧化剂6物质的变化千奇百怪,但概括起来就两大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

4、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7X、Y是周期表短周期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的单质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8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C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D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9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H2SO4 BMgCl2 CNa2O DNaOH10如下图所示,向A中充入1 m

5、ol X和1 mol Y,向B中充入2 mol X和2 mol Y,起始时V(A)=V(B)=a 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列反应:X(g)+Y(g) 2Z(g)+W(g);H0,达到平衡时,V(A)=1.1a 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B容器中化学反应速率比A容器中快B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20,且比B容器中X的转化率小C打开K一段时间,达新平衡时,A的体积为2.3a 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D打开K达新平衡时,升高B容器的温度,A容器的体积会增大11已知4NH3(g)+5O2(g)=4NO(g)+6H2O(l) H=xkJ/mol。蒸发1mol H2O(

6、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4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NH3(g)O2(g)NO(g)H2O(g)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abzd则表中z(用x、a、b、d表示)的大小为A(x+4a+5b44)/4 B(x+12a+5b12d264)/4C(x+4a+5b6d264)/4 D(x+12a+5b12d44)/412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E(s)+4F(g) G(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580230平衡常数值510421.9 105A上述反应是熵增反应B25时,反应G(g) E(s)+4F(g)的平衡常数值是0.5C在

7、80时,测得某时刻,F、G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 v(逆)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G(g),达新平衡时,G的体积百分含量将增大13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A、B为两种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当K闭合时,在交换膜处SO42从右向左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金属活动性A强于BBB的电极反应:B2e-=B2+CX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沉淀,不久沉淀溶解14向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气体R和1 mol气体R,相同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xRM+N(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两容器中R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

8、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甲升温,可使甲和乙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达到相同Bx=2,且M、N中仅有一种为气态C曲线II为甲中R的物质的量一时间图像D其他条件不变时,向乙中再加人1mol M、1molN,达到新平衡时,则有1.0moln(R)1.2 mol1525、101kPa下:2Na(s)+1/2O2(g)=Na2O(s) H=414kJmol12Na(s)+O2(g)=Na2O2(s) H=511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产物含有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和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越来越快D25、101kPa

9、下:Na2O2(s)+2Na(s)=2Na2O(S) H=317kJmol116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放电时,Mg2+向负极迁移B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o3S4+2xe+xMg2+=MgxMo3S4C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o3S4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xMg2xe=xMg2+17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 2C(g)H0可知,白磷的热稳定性比红磷大C已知2H2(g)+O2(g)=2H2O(g);H=

10、483.6kJmol1,则H2的燃烧热等于241.8 kJmol1D己知:S(g)+O2(g)=SO2(g);H1及S(s)+O2(g)=SO2(g):H2,则H1H2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46分)19(14分)已知A、B、C、D、E、F、G为七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F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等于各自的电子层数,其中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C与B、G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这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D与F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D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稀有气体除外)。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B、C、G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填

11、化学式),沸点最高的是_ (填化学式)。(2)D、E、F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用离子符号表示)。(3)A与B能形成离子化合物BA5,该物质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和一种碱,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D的碳酸氢盐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当生成11.2L(标准状况)气体(不考虑气体溶解)时放热6.32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离子方程式_。(5)科学家猜想宇宙中某星球上可能会存在着一种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如BA3、B2A4、B3A5、B4A6等,该系列化合物的通式为_(用元素符号表示)。有B2A4与另外两种等物质的量的该系列中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蒸气,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B元素的单质和水,且B元素的单质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另外两种化合物是_ (写化学式)。20(12分)(1)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 CO2(g)+H2(g) H, c(H+) c(Na+) c(OH-),则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4)已知Ka(CH3COOH)= 1.7610-5 ,Ka(HNO2)= 4.610-4,若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且pH相等的CH3COOH和HNO2,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为:前者 后者(填“,或=”)22(14分)在201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