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找准研修的方向 二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50458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找准研修的方向 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编]找准研修的方向 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编]找准研修的方向 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编]找准研修的方向 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找准研修的方向 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找准研修的方向 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话题:找准研修的方向 二骨干教师研修要具有挑战性王 洁2013 年 10 月到 2014 年 4 月,我和杭州市拱墅区的 11 位骨干教师进行了一段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这些教师来自科学、思品、劳技、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体育等 8 个不同的学科,平均教龄 15 年左右。通过座谈会和“描述、分析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优势与不足”的书面调查发现,他们具有五个共同特征: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系统的、有目的的课堂教学研究训练;关注学科知识点,对前沿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等知之较少;已经获得一定的荣誉,也被寄予极高的期待;爱思考、有想法,但视野比较窄,缺乏和“高手”之间的专业交流;承担一定的管理及学术任务,高强

2、度的工作有不堪重负之感。这五个特征基本概括了 11 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和职业生存状况。作为骨干教师,他们已经听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报告和讲座,有老师说:精彩的讲座让我们激动,但似乎没有办法把学的运用到实践中。如何发展,发展什么?怎样的研修才能让大家自觉投入?我们的判断是,在教育教学行动中学理论、学经验,在与研究人员和同伴的亲密合作中,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是 11 位老师需要的。一、在探索性行动中不断细化研究主题在与组长和部分老师交流后,研修主题确定为“为学而教” ,并以陈老师执教的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作为集体研究的载体。这是因为“从教到学”的课堂教学转型是当前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而且这

3、个命题能够挑战 11 位骨干教师的现有经验。1. 解读文本第一次细化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的内容。整个单元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人体结构以及部分功能。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则是引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这些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按照陈老师的设想,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路径,关注饮食健康,而且还渗透了生物学上“结构决定功能”的思想方法。“结构决定功能”的思维方法如何落实?书本提供了哪些线索?由于大家是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更有机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仔细阅读教材后,老师们慢慢理解了“旅行”的奥秘。首先,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

4、让学生理解食物在体内经过的“路线” ,也就是消化管;其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还为学生“揭秘”食物从口腔进去、从肛门排出的过程。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让学生知道食物在体内旅行的路线,而且通过“旅行”对路径有一个了解,即对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是深度学习的过程。在第一天听陈老师说课之后,小组全体成员重新解读教材,对“为学而教”这个主题进行了收缩,变为“为学而教: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 课堂观察后再次细化经过第一天的讨论之后,老师们对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了修正,使之更符合本次研究的需要。同时,其他 10 位老师对观课进行了分工:一位老师坐在教室前方,记录陈老师课堂上对不同小组的指导路径和时间;其他老师坐

5、在不同的学生小组中间,以“白描”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根据录像及课堂实录,课后对陈教师的提问、理答方式等进行统计。在课后的讨论中,老师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与教师的行为有很大关系,在根据课堂实录对教师的提问、理答等进行了分析之后,更证实了这一点。于是,研修的主题被再次收缩为“为学而教: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师行为研究” 。同时,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发展出各自的关注主题,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教师的提问与理答、课堂上的有效探究时间等。二、通过选用别人的量表发展自己的工具按照研修方案的安排,11 位老师分成三个小组:教学设计组、工具开发组与评估测量组。对工具开发组的要求是 :

6、不搜集现成的、别人已经开发好的量表,而是提出我们采用某种量表的理由,然后提出根据本次研修主题进行修改的建议。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负责量表的曹老师依据陈老师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设计了四份对应的量表。然而,第一天陈老师跟我们说课时,已经对他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造。为了更好地使其为研究服务,量表也必须加以改造。为此,大家进行了第一次量表的改造,开发了对学生活动进行客观描述的新工具“白描” 。在课例研究中, “白描”就是用最朴素的语言,对课堂信息进行不加修饰及渲染的、客观的记录和描述。和量表不同的是, “白描”相对机动,而且“白描”所呈现的学生学习表现,如小组讨论的时间、各自的话语、不同学生的活跃度、

7、活跃点、老师指导、独立作业表现、合作表现等,因为其和教学情境的高度关联性,更容易让一线教师反观自己的实践,将思考与行动联系起来,推演其行动的合理性。事实上,这为教师建构自身的理论,从而成为实践脉络中的真正研究者,作了“物质”上的准备。除了“白描” ,老师们还开发了教师处理课堂资源(学生)观察表、目标和过程一致性观察表、小组前后测表、小组观察的白描记录表和交流研讨中教师有效行为课堂观察记录表等。这些量表虽略显粗糙,却是教师在研修中创生的,是教师创造的自己的课堂观察工具。三、指导新成员发现新的生长点第二次集体研修的任务是带领新成员做课例研修,旨在通过指导别人,使自己明晰课例研究及其方法,同时学会指

8、导同事开展课例研究,并开发相应的工具。具体思路是:1. 两位组员各自准备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载体,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节课进行观察。2. 组员自由组合,就开展课例研究所需要的方法做一个 15 分钟的微型报告,要求让新成员听得懂,听了以后可操作。3. 分两个组进行课堂观察,主要任务有:由组员带领 23 名新成员组成新小组,完成一个课堂实录的片段;一个针对学生或是老师的白描;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4. 整合每个小组的意见,形成 8 分钟的观点报告,并推荐一名老师参与大组的汇报交流。与第一次课例研修不同,微报告对于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性任务,如课堂观察量表的作用、如何进行课堂

9、白描、如何对学生进行访谈、如何进行前后测、如何进行课堂实录等。虽然只有 15 分钟,而且专题单一,内容不多,但却是各位老师经过第一次课例研修后的体会和感悟,也是大家对研修方法的清晰表述,教师会从中发现很多问题。四、通过不断递交的作业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建构每次集体研修之前,我们都有一个方案,详细说明学员的作业要求。以第一次研修方案为例,规定时间为两天半,同时具体到每个时间单位的每一个细节,每个时间段内需要达成的目标与完成的作业。其中,对教学设计组、工具开发组和评估测量组的工作做了细致规定。首先,课前陈老师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方面: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内容的联系;执教班级的

10、学生状况,包括对科学课的兴趣、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的方式;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及环节;在教学中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对工具开发组提出工作方向,即不搜集现成的、别人已经开发好的量表,而是要提出我们采用某种量表的理由,然后提出根据本次研修主题进行修改的建议。第三,对评估测量组,落实实证的两个维度前后测和访谈,并且期望他们能够提出更多搜集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此外,研修作业还有研修日志、读书笔记、PPT 演示的观点报告、微报告、文献综述等,每次作业的产生都有一个情境,如研修日志在每次集中研修之后递交,在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中安排一次专门的辅导讲座,而 PPT 演示的观点报

11、告,则安排在研修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共同研讨。这种清晰的表述,有助于教师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建构。五、从培训一批教师到打造“实践共同体”实际上,研究出一个“精致”的课例,并非研修的目的和追求,而是期待教师透过课例研究,学会作出专业判断,进行批判性反思,并系统地自我分析,以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强调群体合作:教师与研究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的内容有三个:理论学习、教学设计和行为反省,使得参与的教师有规律地活动,围绕课例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与争辩,形成对他们的研究领域和实践方法的新认识、新知识,打造一个“实践共同体” 。一批这样的教师形成的实践共同体有三个特征:共同努

12、力的目标,本次研修共同创造一个教学设计产品课例,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都带来自己的技能和经验;相互依赖的关系,指导者和参与研修的教师是平等的、相互依靠的,彼此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合作行动;共同分享智慧,每个成员并不需要去吸收共同体所知的一切, 但每个成员应知道共同体中的哪位成员有相关的专长去应对问题,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只要有足够的共同点,适量的差异会有利于更丰富的学习,并增加创造力。六、从关注过程性资料到培植专业品质教师研修要注重教师专业品质的提升,这种品质是指教师在理念与行为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如何体现这种发展与进步?综合考量之后,我们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搜集研修过

13、程中的原始性资料,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录像、会议录像、课堂观察笔记、课堂观察量表等,积累团队的“原始数据库” ;通过布置作业,递交作业的方式,如参与者的研修日志、文献资料的梳理、课堂片段分析等,积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性资料。需要说明的是, “原始数据库”是团队成员共同拥有的,研修中或者研修后,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取用;团队成员递交的作业,不关注课例内容的分析,重点展现教师在参与课例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关注教师对内容进行思考的方式,记录教师经验和知识的变化。七、骨干教师研修的定位和思路1. 基本定位:成为专家型学习者骨干教师研修的目的就是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有追求、有思想

14、的实践者,将达致专业成熟作为追求的理想境界,成为专家型学习者。专家型学习者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不是一个惰性的思考者或被动的读者或听众;主动承担学习责任,认为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能主动寻求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一切困难,有一种对学习认真负责和实现目标的执着精神;在如何运用学习策略,如何运用自我调节(计划检查评价) ,如何反思学习过程等方面,有其特定的策略和方法,且能采用特定的方式方法来激励和引导自己的学习。2关键性思路:研究导向的教师行动学习“探索和研究”是教师工作不可或缺的活动,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进行有意识的反思和调整,并对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观念进行不断调整

15、,对于提高教师的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教师拥有直面自我和否定自我的勇气,通过这一过程获得成长的机会。在研修活动中,正确和适当的讲解可能会影响老师们的认识,但对于教师专业的实践工作者来说,唯有从自己的角度,以独特的方式看待理论、采用的方法手段与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才能认识真正需要认识的东西,这种认识不能由别人替代,也不能经由别人的“告知”而得到,需要在教育教学行动的亲身经历中,以研究为导向的行动中才能习得。3实现条件:积极选择专业支持专业支持是教师研修的重要条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寻找“专业支持” 。首先,拜“能者”为师。 “能者”是指某领域或某方面特别有经验、有想法

16、的人。能者为师,不仅是分享能者的实践、知识,向他们学习本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透过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看到我们可能看不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弥补我们某方面的缺陷。其次,与“研究者”交朋友。具体来说,一线教师可以申请加入“专家”项目中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是参与某次实践等,在与研究者的共同工作中,取长补短,谋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结合。第三,与“同道”结伴而行。 “同道”是指那些有共同追求和想法,能够相互影响,有一定联系的人们。这些人能够有规律地活动,并对感兴趣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在合作的过程中,这些人有着足够的共同点,有适度的差异,能够使学习更丰富和更有趣,并增加职业的创造力。必须注意的是, “同道”在一起靠的不仅是友谊,更多的是与专业相关的相互依赖。当然,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自觉地进行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中小学教师的研修活动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 是教师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过程。理论上通了, 实践上未必能做好, 从理论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