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4525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对得1.5分,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读下图,完成12题。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2有关甲、乙、丙附近3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D乙的比例尺最小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回答34题。3.山顶A与C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450米B.57

2、0米C.780米D.860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北流B.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D.陡崖顶端的海拔高度可能是675米 5.读下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实地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000,则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1400000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据此回答67题。6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A45米B55米C105米D125米7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A甲B乙

3、C丙D丁8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题。9该省可能为 A辽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10该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 B泥石流 C沙尘暴 D地震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112题。1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1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

4、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2007年9月1 9日2时30分,超强台风“韦帕”在浙江苍南县登陆,台风给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区带来强降雨,并引发了洪水。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完成1314题。13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14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GIS技术 GPS技术 RS技术 “数字

5、地球”技术A B CD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完成1516题。地貌类型占土地面积比例海拔粮食作物平原203000 m/15据上述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16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开垦历史悠久 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A B C D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719题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17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

6、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18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19当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下列地理现象较为合理的是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快的季节 D南半球大陆气温比海洋低。湿地作为与森

7、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据此回答2021题。20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下列选项中与表中所示现象发生无关的是总面积/km2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数/个20世纪50年代83 4002 84820世纪80年代70 9882 305减少数量12 412543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水体富营养化 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21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千米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

8、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这块湿地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这说明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发生的范围呈正相关读图,判断2223题。22南京市建国以来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A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显著B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先降后升C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D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

9、上升23目前,南京市属于()A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城市 B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重工业城市C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市 D农工贸并重的中心城市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据此回答2425题。24.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水量丰富,水流量不稳定 矿产资源丰富A. B. C. D.25.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下游开发水能C.河流上游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2627题

10、。年份(年)1955196519751985199520002005荒漠化面积(万公顷)67697189197.26257.8262.22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 B C D27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 B C D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回答2829题:28.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

11、污染严重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29.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3031题:阶段中国大陆、越南等地香港、台湾地区阶段欧美图43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3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32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33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380米34在一张地图上,北纬60纬线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是33.3厘米,地方时相差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是A1:1000 B 五百万分之一C1:500000 D 1:1000000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3536题。35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Aa处陡崖高于b处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