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4507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卷 阅读题(74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

2、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

3、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

4、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珠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箱,

5、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

6、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C.科

7、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27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8、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4.下列三个句子,对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读音都相同B.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两项C.的意义相同 D.的意义相同、5.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9、A.夫人之相与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7.对“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翻译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凭着他们的深入思考,因而无处不到过。 B.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C.是因为他们深入探究,处处思考问题。 D.凭着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精神,无所不在。8.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分)(2)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9-10题。(

10、8分)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9.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10.词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2) 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3) 又前而为歌曰:“_,_!”(4)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5) 或取诸怀抱,

11、;或因寄所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看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

12、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

13、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她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 喜欢欣赏古典

14、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戏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同一个人,大姆指和小姆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