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4481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第九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4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 【解析】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不拘爵位”,不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因为汉末动乱,“人士流移,考详无地”,而新建立的人才选拔制度,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以乡民的议论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与引发乡

2、民的议政热潮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九品中正制的建立适应了曹魏政权对人才的需要,故D项正确。【答案】D25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荀况虽然融合了法家思想,但其思想的并没有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的基础,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不仅融合了法家思想,还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与题干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宣扬“格物致知”属于理学的内容,也与题干内容

3、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6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发展顺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 【解析】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的过程,故正确;唐朝诗歌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诗赋取士,故正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杜甫被称为“诗圣”,故正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是属于边塞诗,唐诗一般不会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7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A道教形成众多流派 B道家与儒家思想交锋激烈C理学成为儒学正统 D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道学”指的是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从材料“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信息可知,宋史记载了宋代理学的四大流派,即濂学、关学、洛学、闽学,没有涉及道家与儒家思想的激烈交锋,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作者对

5、宋代理学昌盛时代的向往,宋元之际理学成为儒学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隋唐时期儒学经典就成为科考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281941年5月15日出版发行的大公报为对开四版,黑白版竖式结构,右上角的大公报下面标写着“重庆”二字,表示是重庆版。一版全是广告,而且广告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新闻内容多为战事涵盖国际国内,二版上半部分是当时的国际战事,有美国援英集中船只二百万吨近东迫临大战等内容报纸的三版则集中报道了国内战事,其中看点新闻为襄河两岸敌军挫败、晋南山地在相持中。从这份保存已久的报纸上,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大公报在重庆出版主要是受当时战事影响苏德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参战广告已成为商品的重要促

6、销方式所报道的国内战事主要指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A B C 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 【解析】从“新闻内容多为战事涵盖国际国内”说明大公报在重庆出版主要是受当时战事影响,故正确;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参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版全是广告,而且广告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说明正确;1941年属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9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

7、因是规定()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解析】列强获得在华传教权是天津条约,与材料中“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属于天津条约内容,与与材料中“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C项规定属于辛丑条约,不过其与各国公使相关,与一般外国人深入中国人的生活无关

8、,故C项错误;D项内容属于辛丑条约,而且要求镇压中国人的反抗,从而让外国人获得种种自由获得的权利,故D项正确。【答案】D30武昌起义之后,广州地方商绅要求光复广东的请愿活动被两广总督张鸣歧驱散,革命党则暗杀满族将军并组织民军向广州进发,广州商绅再集会选举张鸣歧为新政府都督,不料张鸣歧已逃出广州。广东光复的过程说明()A商绅斗争目标不同于革命党人 B革命党暴力活动得到了商绅支持C当时封建统治的支柱是商绅阶层 D各阶层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相同【考点】辛亥革命各省独立【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商绅与革命党人都在光复广州,斗争目标是清政府,故A项错误;商绅是采取请愿、和平方式,而革命党采取暴力方式,故B项

9、错误;商绅阶层要求光复广东,反对满清统治,故C项错误;广州地方商绅采取请愿、和平方式反清,而革命党采取暴力方式,故D项正确。【答案】D31独立宣言颁布后的美国“不能算是一个独立国家。既没有财权,又不能征税,更无法维持一支常备军,对新生的国家存许多方面起着消极作用。资产阶级和一切有产者都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维护既定的秩序。”这表明,当时的美国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必须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建立常备军来保卫政府C必须改变现有的不合理体制 D增加税收保障政府运转【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依据材料“不能算是一个独立国家”可知美国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国

10、家,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并不是当务之急,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资产阶级和一切有产者都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维护既定的秩序”,可知是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并没有强调建立常备军,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资产阶级和一切有产者都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维护既定的秩序”可知美国需要改变现有的不合理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政府财政困难,所以增加税收保障政府运转并不是当务之急,故D项错误。【答案】C32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

11、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 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给农民分配土地的信息,故A项错误;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是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乡村地区农民支持的是俄国社会革命党,故B项错误;“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说明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领导阶级没有体现多元化,故D项错误。【答案】C331973年1月5日,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中,提

12、出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即“四三方案”。这一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是()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 B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 C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材料中强调是我们国家积极主动引进进口设备,并非西方国家被经济危机所迫寻找新的市场,故A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带动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缓和,到1973年,我国提出引进发达国家先进设备,故B项正确;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

13、会主义现代化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发生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4.“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你认为这一观点()A不可采信 B符合史实C值得商榷 D观点模糊【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材料观点也有合理的地方,例如工业化是人类进程的历史必然,而大清洗不是人类

14、社会的必然,故A项错误;“大清洗”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既有关于工业化合理的地方也有,大清洗运动的说法不理的地方,因此值得商榷,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可知材料中的观点很明确,故D项错误。【答案】C35201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联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A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 B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亚太自由贸易区建立面临的困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可知,要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是有困难的,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反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世界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影响,更没有和欧盟相比较,故D项错误。【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