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4481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第八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4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 【解析】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与“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不符,故A项错误;察举制是指地方长官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没有设立评论官,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

2、设立品评官评定人才按品级授予官职,且掌握对被评议人的升品和降品的权力,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科举制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C“天下一家”“大一统”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理念 【解析】“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和“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都是秦朝开创皇帝制度所独有的,秦朝以前不具备,故A、B项错误;“天下一家”和“大一统”思想是我国古代一以贯之的政治理念,统一的

3、思想一直存在,故C项正确;“敬德保民”思想是西周时期的政治理念,其后王朝没有沿用,故D项错误。【答案】C26对于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在那个年代有那样的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蔡元培甚至称其为“中国的卢梭”,将其明夷待访录说成是“中国的人权宣言”。以上言论没有意识到黄宗羲的思想()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 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 有利于探索独立与富强的新出路A BC D【考点】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 【解析】黄宗羲的思想其本质并没有超过传统儒学思想的范畴,而卢梭的民权观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所以二者本质上不一

4、致,材料中梁启超、蔡元培将黄宗羲与卢梭相提并论,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之间的不同,故正确;根据题干中梁启超、蔡元培对黄宗羲的评价可知,他们认为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故错误;黄宗羲的思想追求的是君主专制之下君主的开明统治,而卢梭追求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所以二者理想不同,材料中没有认识到这一不同,故正确;梁启超、蔡元培对黄宗羲的高度评价说明了他们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有利于探索独立富强的新出路,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7清末,在挽救危亡的压力下,中国新兴知识阶层产生了现代乡土意识,开始书写现代乡土史志。政府也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在历史和地理两科规定对儿童进行乡土

5、教育。这一现代乡土史志运动() A是传统“家国天下”观念动摇的结果 B被维新派和革命派利用来建立反清组织 C促使张謇在家乡创办保兴面粉厂振兴地方工业 D利于政府消除军阀割据土壤增进民众国家认同【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题目中可以看到由于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以封建中央政府为中心的思想发生了动摇,乡土建设思潮成为潮流,故A项正确;维新派并未建立反清组织,故B项错误;本题中涉及内容不只是经济方面内容,故C项错误;军阀割据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扶植的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末清政府腐朽没落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内风起云涌的革命冲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6、虽有新的乡土意识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部分的军阀割据的土壤,但是要消除是不可能的,故D项错误。【答案】A28苏联史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19211927年称为“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访苏联后写下莫斯科日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其中,“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消极的东西不可避免”主要是由于()A大危机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 B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C苏联脱胎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 D农奴制改革没有废除沙皇专制制度【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题干中“退却年代”

7、、“剥夺年代”“消极的东西”都是斯大林体制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其提问实质是问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是苏联脱胎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故C项正确;苏联建立时沙皇专制制度早已废除,故D项错误。【答案】C29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B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C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D智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 【解析】

8、材料表明:古希腊人对神十分敬畏与崇拜,智者学派对神的存在提出怀疑,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不符合材料意思,故A项错误;主张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观点,故B项错误;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西方人文思想的源头,没有体现进化论思想,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对神的存在提出怀疑,体现否认绝对权威,“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强调人类的理性,故D项正确。【答案】D30“或入園中,拖出袁来还我國;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与该对联创作直接相关的背景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诞生 B清帝退位王朝统治结束C帝制复辟共和政体遭破坏 D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考点】

9、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解析】从材料“拖出袁来还我國”信息可知当时是袁世凯当政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该对联借“園”和“途”字组联,不仅切中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袁世凯,而且表达了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的不满和对中国前途的担忧,故C项正确;1927年1月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

10、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中甸改为香格里拉,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甚至有的地方为改名为“夜郎” 而争吵。近年来更改地名的主要原因是()A传承历史文化 B市场经济发展C民族区域自治 D还原历史真貌【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材料中的改名之风并非是传承历史文化,而是适应形式变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和“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中甸改为香格里拉,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甚至有的地方为改名为夜郎而争吵”可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主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材料信息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未还

11、原历史真貌,而是适应新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32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 B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 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 D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未涉及“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故B项错误;安提丰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与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处于同时代,“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强调了人的主观随意性,由

12、此可判断这种主张与“人是万物的尺度”异曲同工,故C项正确;“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并非以人为本,故D项错误。【答案】C3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份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依据材料“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应该是人民获得土地和退出一战获得和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但战时共产主政

13、策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心声,故B项错误,C项正确;依据材料“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由此可见此时的罗曼诺夫王朝已被推翻,故D项错误。【答案】C34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1650年1750年1850年欧洲100140266非洲1009595亚洲330479749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B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的欧洲,工业

14、会推动城市化,从而带来人口增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世纪欧洲在非洲实行殖民贸易,使得人口减少,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世纪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处于农耕经济繁荣时期,人口大量增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世纪亚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农耕积极的带动,而非城市化进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5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发布法令:未经司法代表批准,不得进行逮捕;禁止非法搜查民宅与征用物资,违者逮捕。尤其禁止任何对人身自由的侵犯。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B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完善了法国法律制度D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考点】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对人权的维护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

15、巴黎公社法令的地位,故A项错误;法令的内容与民主共和政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法令对法国法律制度的影响,故C项错误;法令内容体现出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以及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的维护,故D项正确。【答案】D40(25分)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