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4481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第十二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4汉设刺史(官秩为六百石),其“问事”范围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千石违公下比(勾结),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由此可见该制度()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 基本消除了官场腐败现象A B C 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刺史)【解析】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各州部均设刺史一名。依据材料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信息可知,设刺史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故正确;依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信息可知,设刺史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

2、维护国家统一,故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刺史监察诸郡官吏与地方豪强,权力极大,为了便于控制,一般位卑(官秩为六百石)而权重,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故正确;古代的监察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5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主要因为()A“四书”皆为孔子所著B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 D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大学、中庸和孟子并非孔子所著,故A项错误;据材料“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可知是选官制度的重要依据,是

3、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B项正确;“四书”内容各不相同,不具备一脉相承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并未说明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答案】B26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考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解析】辛亥革命“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爆发,条件不够成熟,故A项

4、错误;材料反映出许多参与者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动,“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具有盲目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民众缺乏思想准备的局限性,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以反满为口号发动民众参与,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27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曾致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尔等远海蛮夷如此大胆,竟敢藐侮我天国神威。天道其一,容尔等洗心革面,改邪归正。”林则徐如此措辞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 D战争初期中国取得一定的胜利【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 【

5、解析】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远不如英国,故A项错误;材料里面以英国为“蛮夷”,以中国为“天国神威”,可以看出其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不可能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初期中国没有取得一定的胜利,故D项错误。【答案】B28图7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D自然经济抵抗使英国对华贸易反复波动【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从图中的曲线可知,英国对华贸易发展波折不断,并非“发展迅速”,

6、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英国对华输出的洋布、洋纱,价廉物美,适应了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故C项错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使得英国商品输出反复波动,故D项正确。【答案】D29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C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 D作者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考点】“中体西用”思想【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

7、的影响,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发生于十九世纪末,而李鸿章认识到工商业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践行动是洋务运动期间,故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中国“受人凌辱之原因”,与挽救民族危机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从材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意识到通过发展工商业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答案】D30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

8、点【考点】五四运动【解析】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将开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正确;第二次历史巨变指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的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事实,故D项错误。【答案】B31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

9、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马祖岛的主权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末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结合所学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天津条约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对华投资设厂,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可知主要是彰显中国政体的落后,没有强调领土主权的丧失,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清政体的腐败,并未要求向日本学习,故D

10、项错误。【答案】B32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有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誓词中有:“我将永远服从那些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 B对外扩张战争频繁 C国家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D对公民义务的强制性有违当时的民主原则【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中未有关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的描述,故A项错误;本题题意无法看出对外扩张战争频繁,故B项错误;参训青年愿意自己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服从于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与合理的法规可以看到他们把国家利益放在个

11、人自由至上,故C项正确;从题目中我们看到参训青年自愿接受与承担誓言,无强制性之说,故D项错误。【答案】C33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解析】开放浦东是对外开放的步骤,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技术和资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包产到

12、户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简政放权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加入世贸,市场的规模扩大,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正确。【答案】D34右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 A法国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 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相抗衡 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 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从漫画题目“欧洲,即我”以及戴高 乐头戴皇冠等信息可以判断,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不是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故A项错误,C项正确;图片没有

13、体现美苏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图片只涉及英、法、德、意等国家,不能说明欧洲的北约诸国,故D项错误。【答案】C35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 A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 B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 C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 D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考点】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 【解析】传统产业“没有互联网思维”,因

14、此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故A项错误;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反映出它对经济、文化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其政治影响,故B项错误;互联网只是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出现的条件之一,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互联网对经济、文化的影响,可见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故D项正确。【答案】D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故”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是过去已死的东西;国故是杂 乱无章的零碎智识;欧化是有系统的学术。现在我们中国人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吸收欧洲现 代确有价值的学术造成一个能够和欧化并驾齐驱的“国新”。从已有意思生出新意思来,在国故学里,亦是常有的事情。要研究国故,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凡立一说,须有证据,证据完备,才可以下判断择善而从。 摘编自毛予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 材料二 国故支配我国多数人之心理亦方生未艾也。国故,东洋文明之代表也。欧化,西洋文明之代表也。今日东西洋之文明,当然处对等地位。吾人之研究国故,非为保存败布,实欲制造新纸(新文化)。夫以国故为至高之学,谓即此已足,无事外求者,信乎其无世界眼光矣!输入欧洲物质文明,实亦今日当务之急。以进化言,新者未来之称号,故者求新之根据。非难国故者,每谓国故无科学之精神。其所谓科学之精神者何,即从善服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