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测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04417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四川成都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A.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B.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C.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2.(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

2、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3.(2018天津河西高三一模)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文件()A.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D.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

3、格局4.(2018新疆高三二模)1959年9月,艾森豪威尔在巴黎对戴高乐说,法国搞原子弹无法赶上苏联的水平,所以谈不上法国原子弹的威慑价值。戴高乐反驳说,法国只要有能够杀死敌人一次的原子弹就够了,到那时敌人即使有十倍的手段也无济于事。这表明()A.美国试图维护其一家独大的核武器垄断地位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呈现出了分化的趋势C.法国挑战美国地位以争夺欧洲联合的领导权D.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升了法国政治地位5.(2018湖南株洲高三质检)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

4、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D.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6.(2018江西赣州高三模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尽管未在西方发达国家贯彻到底,但却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即开放市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企业私有化,支持全球性自由贸易,等。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在于()A.缓和同发展中国家的紧张关系B.使发达国家摆脱全球性的金融危机C.便于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控制D.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遇到的问题7.(2018江

5、西赣州高三模拟)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C.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D.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8.(2018重庆高三二诊)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A.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B.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C.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D.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9.(2

6、018辽宁大连高三一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经互会”章程的部分内容和发展意向。由此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经互会”()时间内容1959年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1962年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1988年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1991年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A.市场经济体制占主导 B.意识形态色彩逐渐弱化C.改变了战后国际格局 D.与斯大林模式高度契合10.(2018内蒙古赤峰高三一模)下表是部分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总产值比例表(单位:%),对下

7、表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年份法国德国瑞典英国196014.417.115.612.4197026.327.827.419.6198030.926.633.220198534.225.83220.9A.福利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B.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C.福利国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D.马歇尔计划为之实行奠定物质基础11.(2018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

8、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12.(2018云南高三毕业班一检)1991年,历史学家卢卡克斯指出:“20世纪现在已经结束了。它持续了75年,从1914年到1989年。它的两个主要事件是两次世界大战。苏联革命、原子弹、殖民帝国的结束、共产主义国家的确立、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欧洲和德国的分化所有这些事件都是两次大战的结果。”由此可见,该学者历史研究的思路是()A.摆脱了对具体年代的关注B.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C.不再以一百年为一个世纪D.强调世界影响性重大事件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18四川成都高三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20年代,许多

9、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留美热”从1911年清政府设立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

10、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10分)(2)根据材料并结

11、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要变化。(15分)14.(2018四川成都高三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学术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提出“中心边缘”论,认为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在贸易上不平等,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逐渐向中心汇集,这些优势的汇集不断强化了中心国家地位。有人还指出,中心国家存在着对创新的不懈动力,通过创新,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网络。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力

12、量的此消彼长,新兴国家层出不穷,许多原在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半边缘位置的国家,部分半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中心位置的国家,一旦形成多个中心,则新的中心又会涌现出来。摘编自张康之、张桐在“中心边缘”结构中重新看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心边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5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D根据材料中“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及安理会的作用,可知安理会突出大国的责任和作用,因此D项正确。联合国宪章实施于二战后初期,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A项表述与事实不符;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2.B本题是二战以

13、后英国根据自身的利益提出的外交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和各选项可知只有B项符合史实。结合时间可以排除A、C两项,D项所述与材料无关。3.C结合时间1946年是二战后初期,美苏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由战时同盟变为敌对关系,所以才有凯南电文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与1946年2月的时间不符,B项材料未涉及,只有C项正确。4.B材料中美国不赞同法国搞原子弹,但是遭到法国的反驳,这说明法国不在唯美国马首是瞻,因此表明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苏联也拥有原子弹的史实。C项表述大大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从时间上看,欧共体当时尚未成立,D项错误。5.A材料中“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

14、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反映了一些国家对传统的海洋秩序提出了挑战,这导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所以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两项错误,D项表述不属于材料主旨。6.C从材料中的“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即开放市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企业私有化,支持全球性自由贸易等”来看,其根本目的是便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控制,因为发达国家的商品更具竞争力,全球性自由贸易有利于发达国家抢占发展中国家市场。故答案为C项。A项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目的”的要求;D项并非

15、题干中这一主张的目的,故A、B、D三项均排除。7.A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促进了欧洲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计划,造成欧洲的分裂与对峙,故A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意在控制西欧,“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表述错误,排除C项;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故D项排除。8.C材料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主要依靠出口油气资源来进口所需的设备、食品。这一状况说明苏联当时机械设备落后,农业生产落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因此C项正确。9.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互会是社会主义阵营为与马歇尔计划对抗而成立的组织。从材料来看经互会与欧共体的关系日益紧密,这说明意识形态的因素日益淡化,因此B项正确。10.A本题考查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材料显示福利支出整体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社会矛盾,经济发展状况总体改善,因此A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