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04417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90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核心目录,考向目录,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 模式创新与调整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1.俄国十月革命 (1)条件 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 革命同盟军。 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 环节;“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2)进程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 四

2、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 变的任务。,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 宫。 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 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 (1)形成的原因 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内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 年计划,20世纪

3、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5)评价 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 化。 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是苏联解体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商品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银行,(4)影响 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2.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胡佛改革,杯水车薪。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2)内容 金融:紧急

4、银行法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 农业: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 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盲目生产,缓和劳资关系, 扩大内需。 社会福利和就业:社会保险法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机会。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纷纷破产;国际贸易锐减,秩序混乱。 (3)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3)影响 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 预经济的时代。 (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进行的局部调整。,1.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

5、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 (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三、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2.成就 (1)现代主义文学 特点: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 差异。 成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现代主义美术 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 我表现”。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代表作是格尔尼卡。 (3)现代音乐 “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二战后:流行摇滚乐、蓝调乐、爵士乐,其中摇滚乐成为流行音 乐的主流。,(4)影视艺术 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 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

6、,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 成功。 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20世纪40年 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二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 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四、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1.历史背景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 益加强。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帝国 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 事集团。 (3)20世纪初生产力迅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4)欧洲军国主

7、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 愈发激烈。,2.战争进程,3.后果和影响 (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 地位下降;美日崛起;苏俄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 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 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选修),2.非战公约 (1)主要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积极作用 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 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

8、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局限性:列强借助“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3.国际联盟 (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 作。 (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 的和平。,1.原因 (1)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 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英法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3)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未能遏制大战的爆 发。,六、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

9、),2.过程 (1)战争爆发初期: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法 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 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二战全面结束。,3.影响: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 远的战争。 (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 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

10、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1.(2018江苏南京高三三模)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 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 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 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 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 当时苏联 ( ) 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解析 结合时间可知当时苏联已经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 模式。材料显示企业中工人出现怠工的现象,政府认为这种现象 使苏联的国家经济产生巨大损失。这种现象

11、的出现反映出了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因此D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 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时间可知B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经济建设成果巨大,所以C项错误。,答案 D,2.(2018山东青岛调研)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 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 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 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 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 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 (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2、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答案 C,解析 私人土地的存在说明苏联当时并不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规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 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 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集体农庄中,人们生产积极性不高,反映了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C项正确;D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 错误。,1.(2018陕西安康高三质检)震撼世界的十天载,1917年春夏 的俄国,街上到处是人群,到处是机构,到处在开会,到处在进行无 休止的讨论和争论,到处可以听到不同的消息和看到各种传单、 宣传物。由此可知二月革命后 ( ) A.俄国革命政党已经走向成熟 B.

13、俄国联合政府统治国家 C.无产阶级夺权具备有利条件 D.列宁放弃和平夺权设想,考向一 十月革命,答案 C “到处在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争论,到处可以听到不同的消息和看到各种传单、宣传物”说明无产阶级夺权具备有利条件,故C项正确;A项所述材料无法体现;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实权,B项错误;当时列宁没有放弃和平夺权设想,D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不同、原因及对其 的认识 (1)不同 俄国:工人阶级武装夺取中心城市,革命势力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2)原因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士

14、兵,他们多集中在 大城市;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决策;二月革命后,临 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帝 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临时政府前线失利,后方空虚,城市 成为革命的爆发地。,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方割据严重,农村成为反动势力 统治最薄弱的环节;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但广 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 以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受到挫折,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3)认识 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则需根据各 国的国情决定。 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5、,反对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2.(2017全国名校联盟一联)列托洛茨基自传中写道:“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消除人类躁狂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悲剧,并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材料中的“基础”奠定于 ( ) A.推翻了沙皇专制 B.二月革命的胜利 C.十月革命的成功 D.“四月提纲”的提出,答案 C 材料中“人类最高的文明”指共产主义文明,俄国二 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 维埃两大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因此A、B两项不符合题意,错误; 十月革命的成功,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这奠定了共产主义文明的基础,故C项正确;“四月提 纲”为布尔什维克

16、党指明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 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但不是为 共产主义文明奠定基础,故D项错误。,3.(2018课标)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 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 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考向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不同),答案 A 七年经济计划仍然将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工业尤其 是重工业领域,体现出鲜明的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故A项正确。马 歇尔计划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结束,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经 济发展的计划性,与新经济政策注重市场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材 料表明七年经济计划延续了此前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