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横向整合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04412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49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横向整合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横向整合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横向整合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横向整合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横向整合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横向整合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横向整合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专题横向整合,整合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 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 具体历程如下: 创立(孔子:“仁”和“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 权神授、大一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造、成熟(宋 明理学)批判、继承(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经世致用、工商皆 本、反对君主专制),1.中国古代思想上起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3.文学与艺术成就: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诗 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演变, 具有鲜

2、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 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 的“国粹”。,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 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 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依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 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 时势和民心。,(2)演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

3、治思想在不同时 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被采纳的程度虽 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众家之长、弃各自 之短,逐渐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2.社会环境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强调“大一统”,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 强化,阻碍科技发展创新。 (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与农业有关的 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较多。 (3)思想上,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理学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3.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

4、发展。,(4)政策上,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文化专制,影响中国传 统科技的理论性总结。,一、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1.(2018山东淄博一中高三4月检测)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 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 孟,得程朱氏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 也”。姚文田的这一观点 ( )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 B.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 C.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 D.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意在考查历史解释素养。从 材料中的“得程朱氏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 之力也”可知

5、,姚文田的这一观点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道家思想的信息,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 排除;宋儒并不提倡经世致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不符合材料 信息,D项错误。,二、科技成就从领先世界到迟滞落后,2.(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 “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 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 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 )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答案 A 材料中的“设置二

6、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 征”反映了中国古代历法服务于农业生产,A项正确;其他三项在 材料中都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三、文学艺术从辉煌灿烂到多元一体、各具特色,3.(2018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二模)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 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 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深全期、贺知章、李 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 这反映了唐朝 ( ) A.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 B.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 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意在考查历史解 释素养。材料显示了唐代书法和诗歌的相辅而行,诗人是书法家, 书法家也是诗人,这表明唐代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B项正 确;A项中“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的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 中没有中原文化与全国文艺进步的关系的体现,C项错误;材料中 没有关于绘画的信息,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