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04220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高考历史 (江苏省专用),考点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1.(2016江苏单科,23,13分,难)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 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 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 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 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

2、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 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 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五年高考,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 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 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 已由战时盟友

3、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 成各自认识的依据。(4分),答案 答案要点: (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 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 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 “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

4、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它认为外 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 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双方实力状况等方面分析。(2)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 的许多国家”“对苏联进行包围”“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等关键信息概括。(3)第 一小问从美苏关系的发展趋势、对彼此的认识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形成凯南“长电报”中 的认识的依据从苏联传统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总结,形成诺维科夫报告中的认识的依据从美国 的社会性质方面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提

5、炼材料信息的能力。答案隐含在材料与所学知 识中。如何从中获得答案?许多考生将之等同于关键词句的摘抄,这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 炼,即发现这些关键词句之间的关系,并凝练成符合设问要求的要点,是为提炼。在阅卷中规定 “不允许照抄原文”就是要防止以词句摘抄代替意义提炼。,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2.(2018北京文综,22,4分)读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 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单位:10亿美元)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

6、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 D 材料信息表明美国在1948年和1951年前后财政出现盈余,其余时间段基本是财 政赤字,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后,财政赤字严重,因此D项符合 题意。“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而不是从欧洲吸引援助,排除A项;古巴导 弹危机对美国财政状况影响不大,当时美国财政赤字主要是因为深陷越战泥潭,排除B项;美国 人首次登上月球发生在1969年,不在题干材料所给的时间范围内,排除C项。,3.(2017课标,34,4分)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7、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 D 从漫画信息看,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的消息使西方代表人物感到震 惊和失落,结合画面中的一位人物手握“弹头”等信息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建设 成就巨大,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由漫画名称又 是斯大林格勒可知,漫画反映的时间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受苏德 战争的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故C项与史实不符。,4.(2017北京文综,22,4分)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

8、为“他终于上道了”。图 中处应填写 (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 C 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纳税人”“欧洲”“自立”,其意在说明美国通过 经济手段推动欧洲自立。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国通过此计划在经济上援助 欧洲,帮助欧洲恢复经济,C项符合题意。A项罗斯福新政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从时 间、内容上皆可排除;B项发表于1946年,与经济无关;D项成立于1951年,均可排除。,5.(2016课标,35,4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 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

9、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 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答案 A 马歇尔计划强调国家间的合作,这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项符合题意。马 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不可能促成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建立,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 是联合而非对峙,C项错误;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欧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 D项错误。,6.(2014北京文综,23,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 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

10、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答案 B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和北约组织是美国在政治、军事领域对抗苏联 的具体措施,显然不符合题意,A、C两项错误。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主要针对的是美国 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C组 教师专用题组 7.(2013江苏单科,20,3分,中)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 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

11、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答案 A 题中地图显示,为了争夺欧洲,称霸世界,美苏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欧洲出现了以冷战为特征的对峙与分裂柏林危机、德国分裂,A项正确。热战与冷战相反,专指直接的战争行为、武装干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该地图中没有蕴含“局部热战”的信息,B项错误;华约成立于1955年,德国统一于1990年,与地图反映的时段(19451949年)不符,C、D两项错误。,8.(2011江苏单科,17,3分)右图“阳台对话” 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答案 B “阳台对话”发生在1973年,美苏领导人

12、亲切交谈意味着美苏关系缓和,故B正 确。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62年,冷战格局全面终结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多极化世界来临于 20世纪60年代,故A、C、D错误。,9.(2010江苏单科,18,3分)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 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 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答案 D 从“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的信息,联系二战后期美苏关系变化的史实,可以 判

13、断出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加剧,预示着战时同盟关系随战争结束而削弱。 “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C两项不能反映出“另一场战争 的开始”,可排除。,10.(2009江苏单科,19,3分)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 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 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答案 C 赫鲁晓夫的话反映出他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所以选

14、C。从1962年 的古巴导弹危机中,我们可以知道,苏联在美苏核力量对抗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排除A;20世纪 60年代初,美苏争霸处于第一阶段,并非由对抗走向对话,所以排除B;D是表象,不能表明实质。,11.(2017天津文综,11,4分)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 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 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 A 题干信息表明,此次国际会议决定了德国的未来走向,这说

15、明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当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故B项错误。两德合并发生在此次会议之后, 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12.(2016课标,35,4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 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 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 D 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安排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 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迁移当时的时代特

16、征美苏争霸,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 联争夺中间地带,故选D项。材料中的做法未必能争取到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排除A项;这 一做法与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C项与题干中的时 间信息不符,排除。,13.(2016北京文综,23,4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 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 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 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 A. B. C. D.,答案 A 1943年正值美苏结盟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此时的美国电影以歌颂苏联为主;1 948年后正值美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