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教案(教育心理学)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504040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华大学教案(教育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华大学教案(教育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华大学教案(教育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华大学教案(教育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华大学教案(教育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华大学教案(教育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华大学教案(教育心理学)(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教育心理学西华大学教案章节 名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 时数4授课 方式讲授法教学 目的 及 要求形成对教育心理学的初步的、概括的认识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2、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教育心理学的任务3、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 重点 与 难点重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难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讨论 练习 作业教学 手段讲述、讲解、相关材料阅读、设问讨论等参考 资料学与教的心理学主编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主编 潘菽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具体 内容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

2、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理论、方法与我国教育改革要求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为造就高层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服务。早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教育心理教科书内容的比较:四、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实践任务:揭示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学依据。如厌学问题,减负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理论任务

3、:为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二)教育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教心是一门偏重于应用的理论学科教心是一门偏重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一、古代教学与心理学思想的早期结合中国: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

4、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三、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三、成熟时期(60s70s)60s: 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

5、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6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内容趋于集中(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四、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 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西华大学教案章节 名称第二章 教育与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教学 时数2授课 方式讲授法教学 目的 及 要求掌握正确的发展观,深刻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 明确什

6、么是人的发展2、 形成有关发展的动力的正确认识3、 掌握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4、 通过对影响心理发展因素的探讨,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学 重点 与 难点重点:教育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难点:对心理发展的内外因的探讨讨论 练习 作业讨论:教学 手段讲解、重点板书、设问讨论及网上答疑参考 资料学与教的心理学主编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主编 潘菽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具体 内容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一、 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过程(一) 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概念:从生到死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二) 心理发展的动力(三)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 阶段性和连续性2

7、、 方向性和顺序性3、 不平衡性4、 个别差异性5、 各个方面相互联系和制约6、 逐渐分化和统一二、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决定论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人物:高尔顿:遗传与天才霍尔:复演论格塞尔:成熟论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二)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人物:洛克:白板说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三)二因素论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人物: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吴伟士(Woodworth):评价:只

8、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点: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三、 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1、教育须以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准备性原则2、教育对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发展的助力或阻力西华大学教案章节 名称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教学 时数2授课 方式讲授法教学 目的 及 要求1、学习认知皮亚杰发展阶段论认识体会其教育意义2、掌握概念:同化、顺应、图式、运算、守恒3、认识并能对认知发展阶段论作出适当评价4、思考心理认知发展论

9、的教育意义教学 重点 与 难点重点:皮亚杰发展阶段论及其教育意义难点:同化、顺应等概念教学讨论 练习 作业教学 手段讲述、分析、直观图示、答疑参考 资料学与教的心理学主编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主编 潘菽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具体 内容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观点: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重要概念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化评价:对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 (11岁后)四、 皮亚杰心

10、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1在教育中要重视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图片、模型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有助于思维的表象。 3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加他们学习活动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根据皮亚杰活动教学理论,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活动课程的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有利于活动课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2)拟订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并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11、体现出年龄要求的阶段性。 (3)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编好活动课程的教材。 (4)活动课程教学的评价原则,应重视过程并承认差异。西华大学教案章节 名称第三节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及教育意义教学 时数2授课 方式讲授法教学 目的 及 要求认识并能对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作出评价思考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教育意义教学 重点 与 难点重点: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启示难点:新生论原理讨论 练习 作业教学 手段讲解、案例分析、直观板书、讨论参考 资料学与教的心理学主编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主编 潘菽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具体 内容一、 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二、 心理社会性的各个阶段埃里克

12、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某种危机或冲突。这些危机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 发展危机并不完全是负面的意义,它对于个体而言,也具有正面的促动作用。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发展危机化解的过程,而每一个阶段的危机解决得好不好,将影响着个体以后的发展。 第一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或疑惑(13岁)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 第五阶段:自我同一性对自我同一性混乱(1220岁)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2040岁) 第七阶段:繁殖

13、对迟滞(4065岁) 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绝望(老年期)三、 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应用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而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1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给予鼓励。 3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 4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而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 西华大学教案章节 名称第四节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教学 时数2授课 方式讲授法教学 目的 及 要求学习掌握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并体会其对教育的影响1、 两种心理机能的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