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10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503971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10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文学10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文学10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文学10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文学10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10(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与特色15.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与特色16. 北宋末年词坛的发展17. 重要词集的作者及其词风18. 苏、辛词之比较19. 周邦彦、姜夔之比较20. 词曲异同21. 试以重要词家为例,说明词体于唐宋间的演进情形。(唐五代重要词人及词风、北宋词人及词风、南宋词人及词风)。宋文论1. 词源的作者与内容2. 沧浪诗话的诗歌理论3.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文学见解4.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5. 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异同宋话本1. 何谓话本?2. 话本的结构特色3. 话本兴起的原因4. 话本的家数5. 话本的艺术成就6. 话本的作品7. 话本对后代文学的影响8. 唐传奇与宋话本之

2、比较9.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传奇之名,自唐至明凡有四变,试胪陈比较之。元曲1.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2. 元杂剧的体制与结构3. 元杂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4. 元杂剧的代表作品及其特色5. 关、马、郑、白、王五大作家的艺术成就与贡献6. 元代散曲的分期与代表作家及其特色7. 元代散曲兴盛的原因8. 散曲的形式与特点9. 词曲异同10. 中国戏曲的分类与特色11. 元明杂剧的异同明诗文1. 茶陵诗派的文学成就2. 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及其特点3. 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4. 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5. 公安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影响6. 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得失7. 晚明小品文的特色与成就明传奇1. 明

3、传奇的发展与代表作品2. 明代的戏曲理论3. 南戏的起源与发展4. 荆、刘、拜、杀四大南戏的作者与内容5. 徐渭杂剧的特点与发展6. 琵琶记的内容与艺术成就7. 昆曲的兴起与影响8. 玉茗堂四梦的内容与艺术成就9. 吴与临川派的作品特色与理论比较10. 元明杂剧的异同11. 南戏与杂剧的区别12. 传奇与南戏、唐传奇的关系13. 传奇与杂剧之区别14. 明代杂剧的特点与发展15.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传奇之名,自唐至明凡有四变,试胪陈比较之。明小说1. 明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发展2. 明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与影响3. 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4.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与历史地位5.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4、与版本6. 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7. 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8. 三言、二拍的编著者与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明文论1. 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2. 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3. 公安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影响4. 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得失5. 李卓吾的文学理论清诗1. 清代诗学的派别及其主张2. 黄遵宪在文学史上的成就3. 同光体的代表作家与其特色清散文1. 桐城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2. 阳湖派的文学理论清代词曲1. 清代戏曲的发展2. 纳兰性德词的特色3. 浙西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4. 常州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5. 李渔的戏曲理论6. 洪升长生殿的主题内容与价值7. 孔尚任桃花扇的主

5、题内容与价值清小说1. 聊斋的艺术成就2. 儒林外史结构的特点与艺术3. 红楼梦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与文学价值4. 晚清谴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特色及代表作家5.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重要作品清文论1. 清代诗学的派别及其主张2. 桐城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3. 阳湖派的文学理论4. 浙西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5. 常州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强烈推荐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三学期 元明清文学(34学时)第六编 元代文学(8学时)绪论(0.5学时)一、元代的社会概况与文学二、元杂剧的繁荣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0.5学时)第一节 说话艺术说话的定义 说话“四家” 话本第二节 小说话本现存的小

6、说、讲史、说经话本 小说话本的体制第三节 诸宫调诸宫调的含义 诸宫调作品 董西厢思考题:(1)名词解释:话本。诸宫调。董西厢。(2)南宋说话四家是哪四家?每类包括哪些题材范畴?(3)董西厢对莺莺故事的沿袭与发展。第二章 关汉卿(2学时)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人格构成的二重性 杂剧分类及其代表作:社会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历史剧第二节 窦娥冤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物形象 悲剧艺术特色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尽快入戏 曲词的动作性 巧妙设置悬念 张弛有致的情节节奏 本色当行的语言。思考题:(1)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角度来判别窦娥冤的悲剧内涵。(2) 如何理解窦娥身上的浓重的贞孝观念?

7、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2学时)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及莺莺故事的创新王实甫的生平 西厢记对杂剧文本体制的新创(5本20折)主题的改造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艺术戏剧冲突 点铁成金的人物 语言艺术 了解西厢记在写情文学的深刻影响思考题:(1)西厢记故事演变的几个重要阶段。(2)简述莺莺、张生、红娘形象的特点及其蕴涵的思想内涵。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与第五、六章共1学时)第一节 白朴元曲四大家 白朴的生平 梧桐雨的本事来源 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及蕴涵 梧桐夜雨意象渲染的悲凉、感伤的氛围 墙头马上的情节及尊情的价值取向第二节 马致远马致远的生平、创作 汉宫秋 神仙道化剧及其主要叙事技巧。

8、思考题:(1)名词解释:元曲四大家 (2)梧桐雨极力渲染的主题意蕴是什么?(3)汉宫秋中对历史与现实有哪些体悟?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一节 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赵氏孤儿 潇湘雨 竹坞听琴 不认尸第二节 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燕青博鱼 柳毅传书 风光好 看钱奴第三节 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水浒戏 李逵负荆、双献功、张生煮海、老生儿第四节 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秋胡戏妻、曲江池、灰栏记思考题:北方戏剧圈的代表作家作品。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一节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创作中心由以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向以杭州为核心的南方的转移 体制的局限 元杂剧的衰落第二节 郑光祖倩女离婚的艺术构思、本事来源及其情

9、节关目第三节 乔吉与宫天挺乔吉才子佳人剧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 宫天挺七里滩中的隐逸情调第四节 金仁杰、杨梓 秦简夫追韩信 敬德不伏老 东堂老的文化意义思考题:元杂剧衰落的原因。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1学时)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的形成及其体制特点 早期南戏作品第二节 琵琶记琵琶记故事的流变过程中的彻底翻案及其原因 琵琶记的主要情节关目及其悲剧蕴涵 蔡伯喈与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 赵五娘与礼教制度下的女性 双线结构第三节 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记的具体所指,及其剧情。重点:通过蔡伯喈、赵五娘形象看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在封建礼教压制下妇女的深重灾难,了解。难点:理解作品

10、体现出来的封建伦理自身的矛盾。思考题:(1)名词解释:南戏 四大南戏 (2)从赵五娘、蔡伯喈形象看琵琶记的悲剧内涵。(3)分析琵琶记苦乐交错的双线结构形成的巨大感染力。(4)南戏有哪些不同与杂剧的体制特征?第八章 元代散曲(1学时)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散曲兴起的原因 散曲的体制 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显豁酣畅)第二节 元代散曲的创作元前期散曲作家的基本概况 马致远的秋思。元后期散曲创作 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哀婉蕴藉的主流情调思考题:结合具体作品看散曲的文体风格与审美取向。第九章 元代诗文(自学)第七编 明代文学(12学时)绪论(1学时)一、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二、王学左派的

11、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三、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四、众多的文学群体与文学的论争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2学时)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故事流变过程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志演义主要版本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三国志演义的多重主旨 三国志演义的悲剧意蕴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实与虚的关系 非凡的叙事才能 全景军事文学的特点(精彩的战争描写) 特征化的人物塑造(三绝)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历史演义的繁荣起来 在国外的影响思考题:(1)三国志演义如何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2)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3)三国志演义的多重主题意旨。

12、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2学时)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水浒故事流传的几个关键阶段 水浒传的繁、简本第二节 水浒传的主题忠义的悲剧 忠义思想的复杂内涵第三节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同中见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连环勾锁、百川归海的叙事结构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社会影响 文学地位 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思考题:(1)水浒传忠义悲剧的复杂内涵。(2)水浒传中“犯中见避”的人物塑造。(3)怎样看待水浒传中描写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第三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2学时)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西游故事的嬗变及孙悟空形象的演化 作者问题 西游记的版本情

13、况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戏笔中存至理 “游戏中暗藏密谛”的隐喻、象征性第三节 神幻世界和奇幻美与诙谐性极幻与极真的辨证统一 三位一体的人物塑造方法 多色调、多侧面地刻画形象 诙谐特点及对三教的游戏态度第四节 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思考题:(1)怎么理解西游记主题意旨的隐喻性、象征性?(2)西游记人物塑造的几种主要艺术方法。第四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学时)第一节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成书的时代 作者之谜,版本情况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的辐射式写法 对人性丑恶的剖析 戒世目的 金瓶梅的悲剧性

14、 关于性描写第三节 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由审美向审丑的转向 人物性格塑造的立体与多元 网状的叙事结构 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金瓶梅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基础 在后代的影响思考题:(1)怎么理解金瓶梅的悲剧性?(2)如何正确看待其性描写?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学时)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初期话本小说的刊行情况 冯梦龙与“三言” 凌濛初与“二拍”的基本情况 型世言及明末的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商人形象的美化 女性意识的张扬 婚恋自主的愿望 清官的市民化与对贪官污吏的抨击第三节 “无奇之所以为奇”传奇观念的变化 关注平常生活蕴涵的“奇” 细腻入味的心理描写 文人特点的增强第四节 明代的文言小说剪灯新话与其他传奇小说 文言小说专集与丛书的大量刊行思考题:(1)名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