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03947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满分为150分,用时为15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四句诗完全描

2、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古人说“缘物寄情”, 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

3、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 始得其真”。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

4、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1. 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

5、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B.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C.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D. 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B. 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

6、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 画出的画越是传神。C. 只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入全面的认识,就能产生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D. 写景就是为了写情,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雪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能充分体现诗人的胸怀和情感。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画松树“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C.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

7、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因此, 二者不可偏废。D. 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陈忠实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

8、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

9、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

10、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

11、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

12、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

13、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

14、。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C.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D.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5.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6分)6.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

15、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及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