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03942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宾县一中2021届高一学年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60分。1. 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 观察如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B.C. D.3.我们经常把河北省称为“燕赵大地”,山东省称为“齐鲁大地”。与这种称呼

2、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行省制4.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说明()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5.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法律制度 B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奴隶制和封建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7.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与此相关的整治措施,按

3、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设置军机处创立皇帝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废丞相,设内阁A. B.C. D.8.秦朝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9.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C兵部 D门下省10.“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

4、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B中央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削弱地方、强化中央集权C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禁军D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11.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加强专制制度,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 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1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出()A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 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C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13.中国古代的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

5、,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C.明太祖 D.康熙帝14.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民贵君轻 B.皇权至上C.依法治国 D.天人感应15.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影响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 官场腐败严重 B.官僚主义之风盛行C.激化了阶级矛盾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16.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发言、辩论,并就重大问题举手表决。这种

6、政治现象发生于()A. 古代雅典 B.古代罗马C.中国明朝时期 D.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7.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比例代表制少数人的民主A. B.C. D.18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A. 小国寡民 B.经济发达C.政治专制 D.人口众多19.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古罗马法律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下列有关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所有男子都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B雅典妇女也可以参加公民大会C古罗马奴隶享有与自由民一样的法

7、律保障D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0.雅典把损害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国外但不得动其财产。其中渗透出的基本原则与古罗马法律原则相符的是( )A不告不理的原则 B民主集中的原则C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D人人平等的原则21.有学者指出,两千年前的罗马也是天下国家的观念,也是兼容、宽大而非民族国家的时代。当时的罗马维系“天下国家”的工具是( )A民主政治 B公民大会C罗马法 D贵族共和制22.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A.联邦条例B.权利法案C.独立宣言D.人民宪章23.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有段广为流传的唱词:“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物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

8、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这反映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政治生活()A君主立宪制确立 B责任内阁制形成C两党制盛行 D代议制完善24.19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于是维多利亚女王对华宣战。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是()A. 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C.议会共和制 D.总统共和制25.“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最准确理解是( )A新型民族独立国家 B民主制国家C共和制国家 D代议制国家26.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

9、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A.实行两党制 B.建立民主共和制C.实行联邦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27.在美国,“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A中央集权 B民主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原则28.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此规定体现的原则主要是() A.三权分立 B.两党制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29.围绕法国1875年宪法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中,某同学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有违史实的是()A.法兰西第三共

10、和国的建立为其制定创造了条件B.各派政治力量一致赞成宪法确立的共和制C.共和派和人民群众为维护宪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D.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30.“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受资产阶级的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所说的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C.法国 D.美国第卷本卷共3道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6分,考生根据要求做答共40分31. (12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

11、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2:“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1)材料1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2分)(2)结合材料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10分)3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七分之一,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现今中国的一个乡镇的大小。材料二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行公事仅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需开多次会议才能确定。材料三克利斯提尼时期:制定“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6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伯里克利时期: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共500人。陪审法庭由十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每部落各选600人,共6000人。材料四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