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分科和学习目的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等学科内容1.解剖学(anatomy):是借助刀、剪、镊研究机体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与机能的关系的学科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断面解剖学(sectional anatomy)、虚拟人(virtual human)或可视人(visible human)、数字人体(digital human body)2.组织学(histology):是借助显微镜研究机体细胞、组织、器官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应用光镜(LM)和电镜(EM)研究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和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LM和EM的比较 光源分辨率(max)放大倍数长度单位LM光0.2μm1000×μmEM电子束0.2nm1,000,000×nm(A) 1μm=1/1000mm 1mm=1000nm 1nm=10A3.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个体发生与生长发育及其发育机制的科学。
包括:胚胎早期发育、器官和系统的发育胚胎早期发育:生殖细胞与受精、种植与胎膜、胎盘形成、胚层形成与分化、胚胎外形初步成形等器官发育: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及胎儿体格生长、直至分娩以研究致畸因子作用和先天性畸形的成因为中心的科学,称畸形学(teratology)学习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为学习其它后继课程打基础,也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供科学依据1. 三、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一)解剖学方法 1.尸体解剖:新鲜、冷冻、固定(Formalin固定)的标本,用刀、剪、镊的巨视解剖学(剖查法、腐蚀法、透明法) 2.活体研究:活体测量、超声、同位素扫描、内窥镜、CT等3. 动物实验:以实验动物为对象进行相关研究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1.固定组织的观察法:最常用和基本的方法主要包括两大步骤:①使标本成为适合LM下观察的厚度(5-30μm):包括切片法(石蜡、火棉胶、冰冻切片法等)与非切片法(涂片、磨片、平铺片、分离法、压片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固等步骤。
②对标本进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碱性染料苏木精(hematoxylin)染细胞核使之呈兰紫色(核内的染色质及细胞质内的核蛋白体等着色),用酸性染料曙红(eosin)染细胞质,使之呈红色,被称为HE染色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称为嗜碱性(basophilia),对酸性染料的亲和力称为嗜酸性(acidophilia),对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亲和力都不强的,称中性(neatrophilia)为显示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及成分,要用其它特殊的染色方法,选用不同的染料进行染色银染法中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组织结构自身被显示,称为亲银性(argentaffin),有些组织结构无直接还原作用,需加入还原剂才能使组织结构被显示,则称为嗜银性(argyophilia)某些组织结构用碱性染料染色后程现不同与染料的颜色称为异染性(metachromasia)2.活体组织观察法:①活体染色法(vital stain):用无毒或毒性极小的染料,通过细胞的积储作用,对活体细胞或组织进行染色,以显示细胞的某些微细结构的存在及其某些特殊的特性包括两种方法:体内活体染色、体外活体染色②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生活的组织细胞放入培养基中,在适当的温度下使细胞在体外生长繁殖,可以附加各种实验条件,研究和探索其生长、发育的活动规律。
3.其它常用技术方法简介:①组织和细胞化学(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利用化学反应的呈色反应,用一定的试剂处理组织切片学反应,使其与组织中的某些化学物质起反应,在局部形成有色沉淀,通过镜检对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份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例如:用于检测多糖的PAS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s reaction),检测DNA的浮尔根(Feulgen)反映等组织化学PAS反应图示 ②荧光显微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是以波长短或较短的兰紫光或紫外光作为光源(高压汞灯或氙灯滤除可见光),照射到标本上,激发某些组织的自身物质或被荧光色素染色的物质,呈现出荧光以观察组织中某些化学成分或特殊结构如用荧光色素吖啶橙染色,细胞核DNA呈黄绿色荧光,核仁及细胞质中的RNA呈现桔红色的荧光现在还将免疫反应的原理应用于荧光显微术和组织化学当中,成为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技术③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免疫组化图示 ④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 ARG):将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注入动物体内,被细胞吸收后,经制片后与照相底片或感光乳胶接触,放射线可使照相底片或感光乳胶感光,经显影定影后,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以探索细胞中某些物质的代谢历程和物质定位。
如用3H-thymindin可观察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复制的情况⑤电镜技术(EM technology):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和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EM:与石蜡切片法相似,但切得更薄50-80nm,要用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机,玻璃刀切片,重金属铅、铀等染色SEM:用于观察组织表面的图象,富有立体感,它不需切片,只需固定、干燥后,在其表面喷金冰冻蚀刻复型术(freeze etch replica)和冷冻割断术(freeze cracking)1. 四、学习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联系局部与整体、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关系的观点,多学科渗透、纵横比较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1. 五、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术语 1. 标准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2. 方位 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近头为上,远头为下,四肢的上为近端(proximal)下端为远端(distal),四肢动物上下相对的为颅侧(cranial)和尾侧(caudal)。
前(anterior)或腹(ventral)和后(posterior)或背(dorsal):距身体腹面近为前,近背为后内侧(medial)和外侧(lateral):近正中为内,远正中为外,前臂的内侧称尺侧 (ulnar),外为挠侧(radial)小腿的内为胫侧(tibial),外为腓侧(fibular)内(interior)和外(exterior):近空腔者为内,远空腔为外浅(superficial)(profound):表示与肤表面相对距离的近皮肤表面为浅,远为深3. 矢状、冠状、垂直轴与面 对器官,以器官的长轴为标准,与长轴平行的面为纵切面,与长轴垂直的平面为横切面 人体的轴与面图示 4. 胸腹部体表标志和腹部分区 胸部: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中线、肩甲线、后正中线 腹部:腹上区;脐区;耻区;左、右腹外侧区;左、右季肋区;左、右腹股沟区体表标志和分区图示 上 皮 组 织一、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简称上皮,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上皮组织的特点:1. 细胞排列紧密、规则、间质少 2. 有极性(polarity),可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
3. 一般没有血管,靠结缔组织提供养分 4. 具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多种功能 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和感觉上皮(sensory epithelium)二、被覆上皮被覆上皮就是一般所指的上皮,主要是分布在体表或衬于各种管囊、腔的内、外表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细胞的形态排列层次可分为: 单扁:内皮、间皮——光滑 单立:肾小管的上皮、甲状腺的滤泡——分泌 单层 单柱:消化道上皮——吸收、分泌 假复层纤毛柱状:呼吸道上皮——分泌保护 变移:输尿管道的上皮——保护复层 复扁:耐磨部位——保护 复柱:睑结膜、男性尿道——分泌 上 皮 的 类 型 图 示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道的内表面,由多种细胞构成:①柱状细胞,可达游离面,顶端较宽,基部较细,核位于较高的位置,数目较多,游离面有纤毛②锥体细胞,也称为基细胞,紧靠基膜,核位置较低③梭形细胞,位于柱状细胞与基底细胞之间,呈梭形,核位于中部,在LM下不易确认。
④杯状细胞,上端膨大,下端细小,核位于细小的部位,呈三角形或圆形整个细胞的形状象高脚酒杯,细胞质中充满粘原颗粒,能分泌粘液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功能:纤毛的有节律,朝向一个方向摆动,粘液的粘着,咳嗽,吐痰变移上皮:盖细胞、壳层有空虚与舒张二种情况三、细胞不同面的特化结构为适应细胞的不同功能,在细胞的不同面,分化出一些由质膜或细胞质构成的特殊结构在上皮组织比较典型,但并非上皮组织特有1.细胞的游离面①微绒毛(microvilli):细胞游离面伸出细小的指状突起,EM下才能清晰分辨其结构LM下,在有较多的微绒毛,排列整齐的上皮细胞中才能见到纤细的纵纹状结构,如小肠的纹状缘(straited border),近曲小管的刷状缘(brush border)微绒毛是每根长0.5-1微米,宽0.08-0.1微米,内含纵行微丝的细胞细小的指状突起 纹状缘图示 微绒毛图示 微丝自微绒毛的顶部向下延伸与根部的终末网相移行,它与微绒毛的收缩有关,由于微绒毛的存在,大大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②纤毛(cillia):是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细小突起,比微绒毛粗而长,结构也较复杂纤毛柱状上皮的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长约5-10微米,粗0.2微米,每根纤毛的基部有一个基粒,EM下其结构与中心粒的结构相同(9组辐射排列的三连管),纤毛的外面为质膜,内有按9+2结构排列的微管,且与纤毛基粒当中的微管相联。
纤毛具有向一个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很多纤毛的协调摆动就向风吹麦浪起伏 光镜下纤毛图示 电镜下纤毛图示 ③细胞衣(cell coat):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 2.细胞的侧面上皮组织间的细胞相邻广泛存在着细胞粘着(cell adhesion)和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肌肉和神经组织的细胞间也存在结缔组织的细胞大多数分散存在,但有些相接触的细胞间也存在细胞粘着是指细胞间的细胞间隙(intercellular space)中(15-20nm)借“细胞衣”和细胞间质,使相邻的细胞结合在一起细胞间隙中含有Ca++,它与细胞的粘着关系密切有的细胞相邻面还尚呈现凹凸不平,形成嵌合(interdigi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