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3510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五)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针对()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C“两个凡是”的方针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答案C解析粉碎“四人帮”后,国家某些领导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方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为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下图为北京市民欢庆“四人帮”的倒台,但是“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答案A解析之所以出现“徘徊”,主要是因

2、为指导思想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在这里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

3、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四个选项均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B、D两项属城市改革的内容;C项属于农村改革的内容;A项是对前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再联系中共“十四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即可判断出正确选项为A项。5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D站在全球化角

4、度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即将走出一条新路,而这依据的是他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改革开放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运行手段,故C项符合题意。6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答案B解析冲破“计划经济崇拜”是指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决定是在中共“十四大”中做出的。7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A BC D答案B81985198

5、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A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答案D解析“指令性计划”“计划管理”“计划供应”的减少体现的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体现的是企业改革中放权让利的实施。而A项体现不出来,B项出现在21世纪初,C项出现在19491952年底。9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A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

6、有优劣之分C上述经济调整都依据了凯恩斯主义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相通之处答案A解析“新经济政策”“新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创新和调整,正是这些创新和调整使苏联(苏俄)、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D11下列不符合我国目前反腐倡廉形势的是()A对任何腐败分子要彻底查处、严惩不贷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逐步纳入法制

7、化轨道C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不涉及政治稳定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加强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答案C12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答案B解析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根据定义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城镇发展

8、最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13“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企业采用这样的措施没有主动权,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此材料说明()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C有利于节约资源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采用降温措施也要层层审批,在这样的体制下,企业没有积极性、创造性。资源固然节约了,但也把工人的心伤透了。因此这段材料只能说明企业在计划经济下没有自主权。故选A。14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

9、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答案B解析注意时间,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10、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A BC D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题目的时间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应当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二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

11、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上图反映了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材料三小岗村建成大包干纪念馆 苏杭地区农村的乡镇企业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6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人民公社的特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如何?(8分)(3)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答案(1)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2)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一大二公三收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全国农户普遍参加、集体生活(吃食堂)。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

12、因素之一。(3)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改变平均分配现象);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蓬勃兴起(调整农村单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解析材料一的图片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合作化,然后答出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就即可。第(2)问中的“特点”概括时要注意不要照搬原文;其“结果”应根据所学,点明其消极作用。第(3)问从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第一幅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幅反映的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而点出农村发生的变化,他勾画了一只猫,就把中国老百姓搞笑。“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一幅通俗的小漫画,胜过深奥的说教。一时间,“猫”理论,老幼皆知,家喻户晓。别了,被颠倒的

13、年代,别了,干多干少大锅炒。伟人多了一句幽默,老百姓就开了一分心窍材料二一条小道,落在江西,那是中华民族史册上一节小插曲。有一位伟人,是个大手笔,小道陪着他思索了一千多个朝朝夕夕。用他的大气魄大智慧,最终构思出一部经典巨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亿人民读出了新的曙光和希望,为一曲民族的崛起,定音了主旋律!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干多干少大锅炒”指的是什么经济体制下的历史现象?作出判断并说出你的理由。(6分)(2)“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这里的“猫”和“老鼠”各指的是什么?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6分)(3)材料一中的“猫论”和材料二中的江西小道是什么关系?江西小道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又有何关系?(8分)答案(1)计划经济体制。理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人们毫无生产积极性可言。(2)“猫”指生产关系,“老鼠”指“生产力”。实质是强调生产力标准,不管什么猫(生产关系),只要能逮住老鼠(索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关键是要知道大锅饭究竟指的是什么,否则将无从作答。第(2)问,颇有难度,关键是要知道“猫论”诞生的背景,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3)问,要揭示出三者的因果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