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3510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忽必烈改制学习目标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改制取得的效果及其原因。一、忽必烈改制的背景1忽必烈即位前,_阻碍社会发展。2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之争十分激烈。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3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志变通创新。二、忽必烈改制的主要措施1体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体)(1)原因: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巨大反差。 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2)方案:按_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3)具体内容: 改革中央机构:设置_、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改革地方机构:设置行中书省(十大行省)

2、;设澎湖巡检司。实行兵民分治政策。设_,建立驿站制度。实行民族分治政策。(4)影响:有效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经济方面:农桑立国(1)主要措施:确定立国方针:农桑立国;建立农业机构:大司农司、劝农官。完善农业法规:颁布诏令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颁布“_”。重视技术指导:编写_。(2)影响:使饱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进入了缓慢恢复和发展的时期。三、忽必烈改制的评价1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2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3实行“汉法”,推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管理、加强民族交

3、往和中外交流,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忽必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知识点一立志变通创新、“汉法”与“旧俗”之争1他继位后抛弃“旧俗”,重视“汉法”,粉碎顽固派的挑战,通过改制最终在中原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主要因为他()对中原先进文化的认同认识到“帝中国当行中国事”熟知中原文明立志变通创新A BC D2“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A是否采用中原先进文化B是否重用汉人巩固统治C是否加强中央集权D是否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知识点二政体更新3今天的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通政院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台湾省A BC D4下列元朝中央机

4、构及其职权连线,正确的有()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台纠察百官宣政院行使宰相职权A BC D5.上图为元世祖出猎图。在他统治时期,元朝政府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行政事务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D建立行省制度,委派官吏进行管理6从根本上讲,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形态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知识点三转变立国之本7元史食货志记载:“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

5、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诏令的重要意义在于()A确立了农桑立国的方针B实现了由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C促进了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快了不同文明的交流8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指定的考查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A屯田多少 B编写农书C推广先进科学技术 D农桑兴废题号12345678答案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朝初年,一位蒙古贵族奏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元史材料二世祖皇帝自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材料三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与民,俾民崇本

6、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群邑,察举勤惰。元史食货志农桑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从材料二、三看元朝统治者采纳了这种观点吗?(2)材料二中“中书省”和“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机构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3)材料三中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4)材料二、三的措施对蒙古产生了什么影响?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立朝仪,造都邑,酌古今之道,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7、,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材料二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材料三(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乃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以上材料均据元史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情况。(2)结合元朝的有关知识,回答忽必烈采用汉法是否顺利?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采用汉法有何影响?答案

8、知识清单一、1.蒙古旧俗二、1.(2)中原王朝(3)中书省通政院2(1)农桑之制农桑辑要对点训练1D注意思考问题的全面性。2A“旧俗”是游牧生活,“汉法”是农耕文明。3B4B宣政院负责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5D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辖。6C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统治的主要原因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变本民族的落后状况,用汉族先进的制度、生产方式治理全国。即C项所述。7A结合诏令中的“衣食以农桑为本”分析。8D忽必烈把农桑兴废作为察举赏罚地方官员的重要指标。综合提升9(1)认为汉人对“本朝”无益,要排斥汉人,把农耕地区变为牧场。没有采纳。(2)元朝中书省是全国

9、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3)让有关部门搜集古今农书,采集民间实践经验,编成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派劝农官到各地检查,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评定地方官政绩优劣的一个依据。(4)加速蒙古族封建化进程,促进汉蒙民族融合。10(1)主要是采用汉族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2)并不顺利。主要是因为汉法的采用损害了一部分蒙古族贵族的利益,必将引起他们的反对。(3)汉法的采用使元朝的社会经济全面复苏,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等。教材问题解答课中思考1请思考,“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答案落后的蒙古旧俗与较

10、为先进的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较量。2请思考,如何评价忽必烈既改行汉法又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做法?答案这种做法一方面肯定了先进的封建文明,另一方面又不损害蒙古贵族的利益,保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3想一想,从元史记载的这些史料中,能够得到哪些历史信息?答案(1)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恢复、保护农业生产。(2)忽必烈转变了立国方针。4分析一下,导致这一数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案由于建立起一系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构和法规制度,并且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忽必烈以农桑立国的国策得以贯彻实施。阅读与思考请思考:为什么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先进文明所征服

11、?答案因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对具有先进文明的民族进行统治时,必须借鉴这些先进文明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而先进文明对较为野蛮的民族也有着一种无形的吸引力、感召力。解析与探究1为什么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后“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答案(1)中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农业生产。中原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素质诸方面都形成了明显的优势。(2)北方民族统治汉地后,必须借用汉地较为成熟的各项制度和起用汉地人才,才能实现对汉地更为有效的统治。2材料四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答案不全面。所谓戎狄之法实际也吸收了许多汉制,适合燕蓟地区的经济发展。自我测评1概述忽必烈改制的主

12、要举措。答案(1)推行汉法。(2)政体更新:按中原王朝体制构建政权机构。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机构,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把藏族地区纳入中国版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及中原与西南民族的联系。实行兵民分治。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忽必烈改制,最终在中原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建立中央集权,果断地镇压了蒙古诸王的叛乱。忽必烈“尽得天下豪杰而用之”。在推行汉法的同时兼顾蒙古贵族的利益。2说明忽必烈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其历史影响。答案(1)成就:严禁屠城,保护了当地城市的繁华;废州县官世袭、释放大批奴隶,最终粉碎顽固派挑战;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对地方治理收到显著成效。更新政体,有效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转变立国之本,加快从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转变的步伐;保护、发展了农业生产。(2)影响:改革初期使“民安赋役,国用粗足,政事更新”,社会经济全面复苏。在推行行省制、加强对边远地区开发管理、促进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方面颇多建树。在中原文明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