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2880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级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结业考试物 理 试 题(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1至7为单项选择题,8至12为多项选择题,共48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元电荷,正确的说法是()A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 B元电荷就是点电荷C元电荷就是质子 D1C电量叫元电荷2如图所示,把一个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光滑绝缘斜面上,欲使球a能静止在斜面上,需在MN间放一带电小球b,则b应:()A带负电,放在A点 B带正电,放在B点C带负电,放在C点 D带正电,放在C点3对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

2、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则电阻变为2RB常温下,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使用,则电阻变为R/4C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从0增大到U0,则任一状态下的U/比值不变D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从0增大到U0,则U/比值逐渐减小4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I-U图象,图中45,由此得出()A电阻R与两端电压成正比B电阻R0.5 C因I-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tan 1.0 D在R两端加上6.0 V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5如图所示,A、B两金属板平行放置,在t0时将电子从A板附近由静止释放(电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分别在A、B两板间

3、加上下列哪种电压时,有可能使电子到不了B板()6. 如图所示的电容式话筒就是一种电容式传感器,其原理是:导电性振动膜片与固定电极构成了一个电容器,当振动膜片在声压的作用下振动时,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电路中电流随之变化,这样声信号就变成了电信号。则当振动膜片向右振动时( )A电容器电容值减小 B电容器带电荷量减小 C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增大 D电阻R上电流方向自左向右图甲 图乙7如图所示,把两个相同的灯泡分别接在甲、乙电路中,甲电路两端的电压为8V,乙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6V.调节变阻器R1和R2使两灯都正常发光,此时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两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分别为P甲和P乙则

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1P2 DP1P2 8. 关于场强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电场中ab两点间移动电荷的过程中,电场力始终不做功,则电荷所经过的路径上各点的场强一定为零B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C两个等量正电荷的电场中,从两电荷连线的中点沿连线的中垂线向外,电势越来越底,场强越来越小D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中,对于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各点:电势均相等,中点场强最大,沿连线的中垂线向外,场强越来越小9某同学去实验室取定值电阻两只R110,R230,电压表一个,练习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电路连接如下图,电源输出电压U12.0V不变他先用电压表与R1

5、并联,电压表示数为U1,再用电压表与R2并联,电压表示数为U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U1一定大于3.0V BU2一定小于9.0VCU1与U2之和小于12V DU1与U2之和等于12V10.理发用的电吹风机中有电动机和电热丝,电动机带动风叶转动,电热丝给空气加热,得到热风将头发吹干设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1,它与电热丝电阻值R2串联后接到直流电源上,吹风机两端电压为,电流为,消耗的功率为,则有()A=B=2(R1+R2)CD2(R1+R2)11某同学设计了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有一长为L、宽为b、高为d的矩形通道,其前、后面板为绝缘材料,上、下面板为金属材料图2是装置的截面图,上、

6、下两板与电压恒定为U的高压直流电源相连带负电的尘埃被吸入矩形通道的水平速度为v0,当碰到下板后其所带电荷被中和,同时被收集将被收集尘埃的数量与进入矩形通道尘埃的数量的比值,称为除尘率不计尘埃的重力及尘埃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增大除尘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只增大电压U B只增大长度L C只增大高度d D只增大尘埃被吸入水平速度v012.如图所示,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电量为+q及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小且为v已知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AB间距离为L0及静电力常量为k,则 ()A点电荷乙越过B点后继续向左

7、运动,其电势能增多B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点电荷乙做的功 C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间电势差DOB间的距离为 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大题,每空2分,计10分)13.螺旋测微器示数 mm;游标卡尺的读数 mm14有一只标值为“2.5 V, W”的小灯泡,其额定功率的标值已模糊不清。某同学想通过测绘灯丝伏安特性曲线的方法来测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小灯泡的灯丝电阻约为5 ,请先在图甲中补全用伏安法测量灯丝电阻的电路图,再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合适量程,并按图甲连接方式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成完整的电路。开关S闭合之前,应将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选填“A端”、“B端”或

8、“AB正中间”)。该同学通过实验作出了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W。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将答题步骤详细填写在答题栏内,注意卷面整洁,步骤完整,只填写结果不得分)15. (8分)电动摩托车是目前一种较为时尚的代步工具,某厂生产的一种电动摩托车,设计质量(包括人)为m120 kg,动力电源选用能量存储量为“36 V,18 Ah”(即输出电压恒为36伏,工作电流与工作时间的乘积为18安培小时)的蓄电池(不计内阻),所用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P216 W,由于电动机发热造成的损耗(其他损耗不计),摩托车的效率为80%。求:(1)该摩托车保持额定功率行驶的最长时间是多少?(

9、2)摩托车电动机的内阻为多少?16.(10分)一台小型电动机在380V电压下正常工作时,能将30kg的货物在30s内匀速提升30m,通过它的电流是1A除电动机线圈生热,其它能量损失不计,求在此过程中:(1)拉力对货物做功的功率;(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3)电动机线圈所产生的热量17(12分)如图所示,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板间距离d=0.04m,两板间的电压U=400V,板间有一匀强电场在A、B两板上端连线中点的正上方h=1.25m的P点处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已知小球的质量m=510-6kg,电荷量q=510-10C设A、B板的长度无限,g取10m/s2求:(1)带正电小球从P点开始

10、由静止下落,经多长时间和金属板相碰(2)小球与金属板碰撞点与开始下落P点的高度差18. (12分)如图所示,AB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倾斜轨道,BC为光滑水平轨道,CD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且AB与BC通过一小段光滑弧形轨道相连, BC与弧CD相切。已知AB长为L=10m,倾角=37,BC长s=4m,CD弧的半径为R=2m,O为其圆心,COD=143。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1103N/C。一质量为m=0.4kg、电荷量为q=+310-3C的物体从A点以初速度vA=15m/s沿AB轨道开始运动。若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sin37=0.6

11、,cos37=0.8,g=10m/s2,物体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不变。求:(1)物体在AB轨道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通过计算说明物体能否到达D点。2014级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结业考试物 理 答题纸二、实验题(本题共2大题,每空2分,计10分)13.螺旋测微器示数 mm;游标卡尺的读数 mm14.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将答题步骤详细填写在答题栏内,注意卷面整洁,步骤完整,只填写结果不得分)15、16、17、18、2014级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结业考试物 理 试 题 答 案一 选择题:123456ACBDBC789101112ABDBCADABCD二 填空

12、题:三13、 0.700 52.35 14. 如右图 B端 1.1 15. (1)根据公式:PIU 得I6A 再根据电池容量可得th3 h (2)P热P80%P P热 I2r 得r1.2 16. (1)货物匀速上升,故牵引力等于重力,故有:F=mg=3010=300N;上升的速度为:v=1m/s;故牵引力的功率为:P=FV=3001W=300W;(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300W(3)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Q=UItmgh=38013030030=2400J;1718. (1)物体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大小为合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所以物体在轨道AB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W=0(2)D点为CD轨道上的等效最高点,设物体能到D点,其速度为vD对物体由A到D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设物体刚能到D点时速度为v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v0=vD=5m/s因此物体恰能到达D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