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2880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泰一中2014级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结业考试政治试题2015-11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认真誊写在答题纸上。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如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到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是因为 (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推动企业发展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A B C D.英国BB

2、C评选出影响中国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抗战是其中之一。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抗战精神。国内外媒体关注抗战精神,是因为( )A优秀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优秀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D优秀文化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吾国东有齐,北有燕,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于是出现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近代史学家梁启超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

3、示是( )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重要基础 A B C D.2015年1月14日,国家公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给人民群众提供“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有利于(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群众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A B C D5.2014年,山东省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领域举措不断、亮点频频,这一态势在2015年将被延续。山东省“文化传承阐发展示工程”顺利实施,

4、已编撰出版古籍保护成果28种50册,启动出版山东儒学文献珍本丛刊孟子文献集成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等一批文化典籍和学术专著。这一工程的实施( )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 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有助于筑牢文化创新的根基A B C D6.与上世纪80年代目光向外的“文化热”相比,新一轮中国的“文化热” 目光朝向本土文化,与产业高度融合-各地商业演出之“印象”系列、图书出版之乡土系列、中国电影对本土题材的发掘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B.文化发展必须反对“封闭主义”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崛起需要真正的文化自信7.安徽省金寨县在率先实施村级农

5、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乡风培育和文化熏陶。这表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C.是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的D.应逐渐融入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8.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山东省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保持城市历史记忆,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彰显齐风鲁韵的美丽城镇。彰显齐风鲁韵有利于(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深厚历史文脉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坚持文化多元指导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承袭乡土文化,保持民风民俗原汁原味A. B. C.

6、 D.9.第十一名届中国艺术节将在陕西省全省设区城市广泛展开活动。陕西作为我国文化资源大省,“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是关中人的铮铮誓言,也是实践文化强国、民族复兴和陕西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际行动。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这种作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 )实现民生要求 凝聚人心,引领前进 保障经济权利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A. B. C. D.10.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后,我国探月工程已全面进入“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的第三期,计划与2017年前后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

7、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落”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促使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是科学技术探索的重要动机 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 B. C. D.11.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我小说中的人物事件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国家,但我了解

8、中国和中国人民。中国大地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 文学作品以文化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作者的审美取向 B. 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C. 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D. 文学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特殊物质生产活动12.2014年10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书展上,“跨超本”红楼梦现身书展。跨超本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书,它是建立在“跨媒体、跨时空、跨文化、超链接”之上的一种崭新的互联网阅读数字出版模式, 读者可以方便地在电子个人终端设备上阅读、观看、收听红楼梦情节相关的多媒体内容。关于“跨超本”下面

9、说法正确的是:( )“跨超本”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跨超本”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超越了时空的局限 “跨超本”的出现有利于发挥大众传媒文化选择、文化传递和文化共享的功能 “跨超本”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将会逐渐被取而代之A. B. C. D.1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指出,为整合所有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搭建起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的形成。这是因为(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设学习型社会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

10、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A. B. C. D. 14.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014年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领取门票。一时间,景区内书声琅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景区回响。这个创意的意义在于( )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 B C D15.与欧美拼音文字主要靠听觉分析不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主要靠视觉会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借助汉字的丰富意蕴与读者的视

11、觉会意,时间的逝去,空间的转换,景物的变化,心事的喟叹,尽在寥寥16字之中。与诗经同一时期的希腊史诗则多为鸿篇巨制。这说明:( )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 B. C. D.16某市开展 “我是公民”的主题活动,引起广泛反响。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开展这项活动(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丰富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A. B. C. D.17.

12、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仅是建议。我们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们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启示我们,搞文艺创作应该(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体现主流价值与艺术创新的统一 立足于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A. B. C. D.18.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

13、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坚持“西学为本、中学为用”的文化融合过程 A B. C. D.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身影在哪里?不能说这一百多年中国没有文化创造和积累,但与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相比,与同时期世界文化的蔚为大观相比,我们的分量确实还不够厚重。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梦,我们应该( )在实践基础上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恢复民族自信,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做出正确选择,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开拓者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