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探究型实验(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02878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 探究型实验(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 探究型实验(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 探究型实验(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 探究型实验(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 探究型实验(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 探究型实验(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 探究型实验(无答案)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型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X431所示的实验,并得到下列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请回答:实验次数12345入射角(度)1222324252反射角(度)122232 42图X431 (1)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2)表中的空格处,应该填的数据是_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通过上表数据,你还能发现其他哪些规律?_(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5)可折转的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_(6)光的反射有何实际应用?又有什么危害?应用:_;危

2、害:_.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如图X432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X432(1)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_、_和_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正中间,应调整_和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当蜡烛位于距凸透镜左侧22 cm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cm.(3)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4)若固定蜡烛和透镜位置后,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却怎么也得不到像,其原因是_ .(5)若调节三者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3、缩小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光屏应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蜡烛的火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用不透明的纸片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屏上的像()A根本看不到 B将变得比原来暗些 C只剩下半截了 D不发生任何变化三、探究物态变化过程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如图X433所示,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图X433(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 ,他们选择的是_(填“A”或“B”)套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

4、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不同(3)通过分析图象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_(4)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_;_.(5)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_.四、测物体的密度4、(08广州市)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的水测一石块密度(1)天平平衡时如图10所示,石块的质量m。(2)小明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11放置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

5、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 。 (3)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 石块密度为(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5、(2008四川广安)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祛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g;(2)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五、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6(2010年广东)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6、关”的实验中:图X4310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X4310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X4310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你的理由是:_(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六、探究简单机械的特点7如图X4311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

7、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0.980.20.980.2乙0.980.21.020.2丙0.980.20.550.4图X4311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_; (5)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_ (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

8、写出一个即可)8、(2007桂林)小明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如下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给你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选择上述猜想中的一项,并解答下列问题:(1)你选择的猜想是(填写序号)(2)要用图中的器材完成你选择的探究,还要补充的器材是:(至少写出两种) 、 .(3)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七、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9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图X4312图X4312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 N,杠杆上每一格长5 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510115212021031201.510(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 (3)通过此探究实验应该得出的结论是:_ (4)另一实验小组的同学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