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药剂学第7版1-10章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502090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192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药剂学第7版1-10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课件:药剂学第7版1-10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课件:药剂学第7版1-10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课件:药剂学第7版1-10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课件:药剂学第7版1-10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药剂学第7版1-10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药剂学第7版1-10章(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剂学 青岛市医药行业协会培训部,药剂学的基本概念 药剂学的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药剂学的剂型与DDS 药用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GMP、GLP与GCP 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药剂学 (第7版1-10章),绪 论,绪 论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即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概念中含有制剂学和调剂学。 药物是指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活性物质,但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之后才能使用。 剂型是指根据不同给药方

2、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不同的形态,即药物制剂的总称。 药物制剂是指药物具体的品种。(带有药品名称的剂型) 剂型是药剂学的核心,任何一个药品从原料到制剂产品,无论是从剂型设计到制备,还是质量标准的制定,都必然涉及很多基础和制剂研究。,绪 论 药剂学的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药剂学的基本理论 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 新技术与新剂型 新型药用辅料 中药新剂型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制剂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绪 论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生物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临床药剂学 这些分支学科的共同目的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合理应用的各种制剂。,绪 论 药剂学的剂型与D

3、DS,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20多个给药途径。对药效的重要作用。不同的治疗作用;不同的作用速度;不同的毒副作用;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药物剂型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11种)。按分散系统分类(7种)。按形态分类(4种),绪 论 药剂学的剂型与DDS,药物的传递系统(DDS):把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需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的毒副作用。 药物的传递系统(DDS)的基本技能:时间的控制,即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量的控制,及改善药物的吸收量;空间的控制,即靶向给药技术。,绪 论 药用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用辅料是指生产药物制剂时使用的赋形剂或附加剂,是

4、除活性成分以外,含在药物制剂中的所有物质。 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使剂型具有形态特征,如溶剂、稀释剂、黏合剂等;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如加入增溶剂、助溶剂、助悬剂、乳化剂等;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化学稳定剂、物理稳定剂、生物稳定剂(防腐剂);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满足生理要求,如速释性、缓释性、肠溶性、靶向性等。,绪 论 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1963年版(第二版)药典分为两部(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2005年版(第八版)药

5、典分为三部(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三部生物制品。2010年版药典是第九版,自1985年(1985年版,第四版)起每隔5年修订和补充新内容的中国药典出版发行。不定期发行的药典三部1953、1963、1977年版。 外国药典: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方局、欧洲药典、国际药典(世界卫生组织主持编订),绪 论 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部门预算与药品调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书。法定处方(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医师

6、处方。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主要包括凡例、品名目次、正文、附录、索引。,绪 论 GMP、GLP与GCP,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临床前(非人体)研究工作的管理规范。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绪 论 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国

7、外药剂学的发展 希波克拉底(BC160-377)创立医药学 格林(AD129-199)奠定了欧洲药剂学的基础 1847年,莫尔出版药剂工艺学 第一代制剂:普通制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约在1960年前建立) 第二代制剂: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以控制释放速度为目的的第一代DDS。 第三代制剂:控释制剂、利用单克隆抗体、脂质体、微球等药物在体制备的靶向给药制剂为第二代DDS。 第四代制剂:智能给药制剂,由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与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为第三代DDS。(自调式给药系统),绪 论 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古代成绩辉煌: 商代(BC1766)已使用汤剂 东汉张仲景记载10余种剂型

8、 唐代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剂型61种 近代日渐衰败 现代奋起直追,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药物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药剂学 (第7版1-10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溶剂的种类及性质,药物溶液是药物溶解而成,溶解是药物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形成溶液的必要条件。 药物溶液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溶剂,使药物溶解在其中。 药物溶剂的种类:水;非水溶剂:醇与多元醇类(醇、丙二醇、聚乙二醇)、醚类、酰胺类(二甲基亚酰胺) 、亚砜类( 二甲基亚砜万能溶媒)等7种。 药物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度,溶剂的极性大小以介电常数和溶解

9、度参数的大小来衡量。极性大的容剂介电常数、溶解度参数大,反之数值小。数值越相近的溶剂和溶质,越能互溶。,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4.溶剂化合物:溶剂分子进入药物晶格形成溶剂化物此时的药物溶解速率水合物无水物有机化物 5.粒子大小 6.温度 7.pH与同离子效应 8.混合溶

10、剂 9.添加物:添加助溶剂、增溶剂等 所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方法有将酸性或碱性药物制成盐 、更换或选用混合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二)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1.固体粒径和表面极: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 2.温度 3.溶出介质的性质 4.溶出介质的体积 5.扩散系数 6.扩散层的厚度,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11、,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表面活性剂,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药剂学 (第7版1-10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脂肪酸甘油:脂肪酸单甘油酯 (2)多元醇性: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吐温亲水性大大增加,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用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3)聚氧

12、乙烯:卖泽、苄泽 (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表面活性剂,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1.表面活性:与浓度、分子结构、碳链的长短、不饱和程度等有关。 2.表面活性剂胶束: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之一,时产生增溶、乳化、去污、分散、和絮凝作用的根本原因。(临界胶束浓度CMC) 3.亲水亲油平衡值HLB:3-6可做W/O型乳化剂,8-18可做O/W型乳化剂。石蜡HLB值为0,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4.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胶束的形成、温度对增溶的影响(Krafft点)、昙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二、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药

13、物在胶束中的性质及胶束与胃肠粘膜融合的难易有关 2.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毒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增溶剂 2.乳化剂 3.润湿剂:HLB值7-9 4.起泡剂和消泡剂:起泡剂较强的亲水性和高HLB值 ,消泡剂HLB值1-3亲油性较强的表面活性剂,可将泡沫破坏,起到消泡作用。 5. 6.,微粒分散体系,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性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微粒分散体系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药剂学 (第7版1-10章),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性,分散体系(

14、disperse system)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形成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 phase),连续的介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e medium)。 分散体系按分散相粒子大小分为: 小分子真溶液,分子分散体系(10-7m, 100nm 混悬剂、乳剂、微囊、微球等) 微粒:直径在10-910-4m(1nm100m)的微粒,其构成的分散体系统称为微粒分散体系。,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性,微粒分散体系的特殊性能:多相体系、分散性、聚结不稳定性 微粒分散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生物利用度:难溶性药物减小粒径,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

15、度,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靶向性:大小不同的微粒在体内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缓释性:微囊、微球等微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延长药物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药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与稳定性;还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 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单分散体系、多分散体系。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库尔特计数法、Stokes沉降法、吸附法等。,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微粒分散系的动力学性质:微粒分散体系的动力学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当微粒较小时,主要是分子热运动产生的布朗运动;提高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当微粒较大时,主

16、要是重力作用产生的沉降。降低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粒径较大的微粒受重力作用,静置时会自然沉降,其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 (11-4) V-微粒沉降速度;r-微粒半径;1、2-分别为微粒和分散介质密度;-分散介质粘度;g-重力加速度常数。,(二)Stokes定律,r愈大,微粒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愈大,分散介质的粘度愈小,粒子的沉降速度愈大。,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微粒分散系的光学性质 当一束光照射到微粒分散系时,可以出现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光的吸收主要由微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所决定;而光的反射与散射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 当一束光线在暗室通过胶粒分散系,在其侧面可看到明显的乳光,即Tyndall现象。丁铎尔现象是微粒散射光的宏观表现。 低分子溶液透射光;粗分散体系反射光;胶体分散系散射光。,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微粒分散系的电学性质 电泳 在电场的作用下微粒发生定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