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2083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热量带 干湿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文化区A B C D22015年受干旱的影响,吉林省扶余市农田受灾面积很大,评估专家要掌握农作物受灾、绝收面积大小的情况,应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系统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3-4题。3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

2、工农业生产总值4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5很多城市推出了“手机公交”app软件,可以在线查询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手机公交”功能的呈现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6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造成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 B. 地形 C.降水 D. 海陆

3、分布7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 B C D8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B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在城市中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音D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浪侵袭,保护海岸和农田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9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增加木材产量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

4、结构A B C D10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新华社巴西利亚2010年8月31日电 巴西环境部8月31日公布的数字称,自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12个月中,巴西亚马孙雨林的毁林率同比下降至6年来最低。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巴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以保护亚马孙雨林免遭进一步砍伐。据此回答11-13题。11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繁衍物种 维护生物多样性 净化空气、美化

5、环境 吸烟除尘、防风固沙A. B. C. D.12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开辟大型农牧场13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雨林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回答14-15题。14下列能正确反映出的湿地的重要意义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

6、 调节径流和蓄洪防旱 降解污染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A B C D15图中的我国东北湿地保护区分布在(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辽平原、辽河平原C松辽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16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长湿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17-18题:17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A B C D18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

7、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荒地多,人为影响小A B C D读田纳西河示意图,回答19-20题。19下列关于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合理的是: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冬春季节20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矿产资源丰富A B C D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8、)。据此回答21-22题。21、 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 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A. B. C. D.22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中游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 B. C. D.读“中亚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23-24题。23该流域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

9、.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D.草场破坏24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C.河流含沙量增大 D.气温日较差减小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回答25-26题。25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1956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26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10、是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回答27-28题。27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掘业 D.冶金业28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煤电铝 煤焦化 煤气液煤一铁一钢 煤一电一钢A. B. C. D.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结合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回答29-30题。29下列关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能源的消费地位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 20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主体是煤炭 目前煤炭的能

11、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其储量小,开采量减小 未来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A. B. C. D.30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耗能企业的盲目发展 使用廉价、清洁燃料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关停高耗能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A. B. C. D.二、综合题 (共40分)3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6分)(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

12、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4分)(3) 我国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10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 下图为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1)分析甲、乙、丙三地出现荒漠景观的原因。(6分)(2)西北荒漠化的原因(10分)(3)甲地防治荒漠化,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高二地理参考答案ABACD BAADC ABBAD DDCDA DBBCB DCCCB31【答案】(1) 资源状况: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2)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3)加大能源勘探力度;建立能源战略储备; 调整能源利用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行循环经济; 能源进口多元化,增加进口渠道32【答案】(1)甲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乙地位于高山的背风坡,降水少;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