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通讯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502082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通讯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通讯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通讯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通讯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通讯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通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通讯(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通讯(2011年第3期)必修三 中国史部分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的命题趋势 趋势一:由知识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 主题一: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和世界。 主题二:文明的融合和发展,探索中华文明复兴与发展的路径。 主题三: 全球视野下中国的经济发展 主题四:考查政治文明的历程,重点是近现代民主化建设。 主题五:关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趋势二: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趋势三:从现行的教材体系向新课程体系过渡 第一,从现行教材的时空体系向新课程的时空观过渡。 第二, 命题触角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脱教材命题趋势明显 趋势四:从传统史观向新史观转变 一、把握

2、思想文化史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 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基因”,这种基因是一定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产物,但这种基因一直存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血脉中。也正是这种基因的固守和变异,从而展示了人类文明的碰撞和交融。 历史学科文化史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有绝对助力的优势。以儒家伦理道德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它适应于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社会生产的需要,渗透在人们思想、行为等诸多方面,是民族生存、繁衍、强盛的重要支柱。 摘自六论30年历史高考的得与失二、解读课标,体会思想文化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必修三的模块主题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

3、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适应性与能动性 地域性与民族性时代性与传承性 包容性与开放性微观性与宏观性 刍议文化史教学中的几个认识问题二、体会思想文化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适应性和能动性、微观性和宏观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呈现的根本规律。 时代性与传承性多元发生、多元组合是世界思想文化发

4、展历程中呈现的最基本的特征。 地域性与民族性 互相交融、共同发展,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 包容性与开放性三、整合梳理思想文化史的脉络以内容为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古代中国和现中国的科学技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文化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三、整合梳理思想文化史的脉络以地域为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三、整合梳理思想文化史的脉络以时间为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

5、精神的发展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课标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高考分析考查的力度不断加大:选择题2011年共11题,2010年9题,2009年4题;非选择题的考查量加大,总体难度较大。如2011年山东文综第27题

6、(1),8分;2011年江苏单科第21题,12分。高考关注1、考查中国古代儒、法、道家的主要治国思想,特别是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2、认识儒、法、道家思想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精神。 3、以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的文化价值。 4、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和中外同一时期思想成就的联系与比较。复习策略1、把握专题线索,了解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其特征。 2、认识儒家思想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是社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3、学会从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尤其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意义。社建新时期和儒学的复兴民族危机和思

7、想解放政治危机和儒学复兴社会社会转型和进步思潮政治大一统和文化大一统大变革和传统文化的奠基重难点剖析“百家争鸣”1、发生了怎样的变革?为什么会出现变革?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动荡的统治秩序、封建经济发展、士阶层的崛起、学术下移)生产力进步(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新的生产关系形成(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出现)。重难点剖析“百家争鸣”1、发生了怎样的变革?为什么会出现变革?2、产生了怎样的应变策略?儒家之应“变”孔子维护奴隶制度 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应对:仁、礼。 治乱平天下的政治理论:为政以德。 承担传承文化的社会道义:兴私学、编订“六经”孟子代表新兴地主利益系统的“仁政”学说和“民贵君

8、轻” 的民本思想。 荀子代表新兴地主利益系统的“仁政”学说和“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君舟民水”观点关于孔子多说几句1、影响孔子言行思想的社会因素(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主观因素(积极入世、自强不息)。2、孔子言行的渊源和目的。3、孔子言行思想在当时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4、历代统治者对孔子思想的不同态度及原因。5、众学者们对孔子的评价及评价标准。(任何评价都与“时代性”密切相关)附:相关练习:2010年四川文综37题、2009年安徽卷13题、2010年浙江卷12题、2009年上海31题。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9、。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从知识和道德的角度评说。陈独秀:孔子有没有价值?我敢肯定地说有。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第二价值是建立君、父、夫三权一体的礼教人们如果一定要尊孔,也应该在孔子不言神怪的方面加以发挥,不可再提倡阻害人权民主运动,助长官僚气焰的礼教了。 再答常乃德从正反两个角度辩证评说。 胡适“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孔子的学说,经过两千年,至少有一部分失去了时代性,同时经过了许多误解。三十年前,我们的确领导批评孔子。我们批评孔子,是要去掉孔子一尊,使与诸子百家平等。如果不打倒一尊的孔家店,没有法子使思想解放,

10、思想自由。但是六十二年来(胡管时年62岁引者注),还是继续对于孔子佩服,我觉得他这个人,是很了不得的。中外古今像他作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的,不容易看到。” 从学术平等、思想解放角度评说钱穆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 国历史文化当巳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 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 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 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 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从文明传承的角度评说。重难点剖析“百家争鸣”道家之应“变”1、为什么会出现变革?发生了怎样的变革?2、引发了怎样的应变策略?老子“道

11、”为世界本原、辩证法思想和“无为而治”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消极心态庄子提出“齐物”观点和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顺应自然。重难点剖析“百家争鸣”1、为什么会出现变革?发生了怎样的变革?2、引发了怎样的应变策略 ?法家之应“变”韩非子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 历史发展观;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中央集权;主张改革;法治。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重难点剖析“百家争鸣”1、为什么会出现变革?发生了怎样的变革?2、引发了怎样的应对策略?3、各派纷纷应“变”的实质?意义如何?思想觉醒和思想解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形成发展,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

12、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重难点剖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而不禁他学孔子由凡入圣武帝赏识尊崇此“儒”非彼“儒”由“无为”到“有为”大一统理论“天人感应”学说“三纲” “五常”重难点剖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儒表法里,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重难点剖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先秦儒学相比,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怎

13、样的特点?1、内容上以孔子思想为主,融汇其他学说的思想综合体。 2、继承发扬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3、政治上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神权色彩,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4、适应了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重难点剖析宋明理学正名理学: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 新儒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却已融合佛、道思想精粹被加以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道学:宋代理学诸子自认为承继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的道统,并宣称其学问以“明道”为目标。 宋学:清代儒生推尊汉儒,攻击宋代理学家解经空疏弊病,以“汉学”与“宋学”对称。重难点剖析宋明理学概念一种以儒学为主体,吸收改造释、道哲学,在涵括三教思想精髓之上建立起来的伦理主体性的本体论。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突出表现为重视本体论之建构和心性哲学中心地位之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