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2071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市十一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部分(选择题)和第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1-14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处,答在试卷上不给分。3主观试题用黑色或蓝黑色的钢笔或中性笔誊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超出答题区域的内容不给分。3考试结束后答题卡上交。第 部 分(选择题)(28分)一、基础知识试题。(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11月7日,广州恒大足球队在迪拜以0:0的比分战平阿联酋阿赫利队,为回到主场捧得第二座亚洲杯开了个好头。B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能够

2、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买得起药,看得起病。C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她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D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十分至关重要。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专家认为当前西方势如骑虎,或许将对伊朗发动袭击;当然,不但伊朗权衡利弊,见机而作,作出妥协,而且化干戈为玉帛,也是有可能的。B2012年德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德国拉开帷幕,中国电影在柏林引起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热捧,特别是影片金陵十三钗。C安

3、徽潜山县的天柱山以超高压变质带经典构造闻名世界,成为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典型,去年9月被正式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D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河北医生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去援疆,不仅为400多名产妇提供服务,让近百个新生命平安降临,更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维吾尔族群众的信任和赞美。B中国电信关于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垃圾短信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涉及的违反集团相关规定的基层企业进行了调查处理,以此表明治理的决心。C据说,由于电价形成机制不顺,火电企业持续大面积亏损,导致企

4、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以至全国很多地方出现了“电荒”。D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今年2月份楼市微露回暖迹象,但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来说依然处于冬季,在国家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仍会继续下降。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成为儒家重要的“六经”之一。 B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比较忠实而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前722-前467)250年间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C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纵横家的策谋和传说的汇

5、编,刘向是它的校订者和最后编订者。按照年代的方式汇集了继春秋以后,下至秦吞六国约240年间(前460-前221),当时谋臣策士的活动和他们游说的种种谋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言行总集。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7万余字,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约515年间的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史事。它长于记历史人物的谏言和对话,语言古朴,议论时的旁征博引,对话中的巧譬善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5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中的“金”指的是黄金,“千斤金”的意思是一千斤黄金,这也能看出秦王对樊无期的痛恨之深。“金”指黄金也有其他的例子,比如老子九章

6、中的“金玉满堂”指的就是黄金。 B我们常说某人“五音不全”,这里的“五音”有一种说法,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 C“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触龙说赵太后中的齐国“必以长安君为质”的质,指的是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秦始皇的父亲、战国燕太子丹等都曾经做过人质。6下列各句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乡师而哭。 B时时而间进。 卒起不意。 C邹忌修八尺有余。 必勿使反。 D则

7、束载、厉兵、秣马矣。 少益耆食。7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人)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归附) B武夫力而拘诸原。 (兼词,相当于“之于”) 诸郎中执兵。 (宫廷的侍卫) C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丹不忍以己之私。 (个人的利益) D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 而伤长者之意。 (年长的人)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既东封郑。 B共其乏困。 越国以鄙远。 C遂墨以葬文公。 秦伯素服郊次。 D晋于是始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9下列各句中活用类型与例句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赵王之子孙

8、侯者,其继有在者乎?A箕踞以骂曰。 群臣怪之。 B秦不哀吾丧。 以闲敝邑。C隧而相见。 秦师遂东。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10对下列句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君何患焉?” (宾语前置) B及庄公及位,为之请制。 (被动句) C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11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相同的一项是( )A其是之谓乎! 何厌之有? B邻之厚,君之薄也。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C忌不自信。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以其无礼于晋。 二、文言文阅读试题。(14分)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

9、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敝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

10、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

11、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 患:担忧B子其弭口无言 弭:停止,中断C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重:再次D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从:起于,从到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2分)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张仪至,称病不朝 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A B C D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

12、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楚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D楚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第 部 分(非选择题)(92分)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敝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4分)(2)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4分)三、实、虚词试题。(20)16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4分) (1)因人之力以敝之。 (2)克勤克俭。 (3)燕、赵、韩、

13、魏闻之,皆朝于齐。 (4)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6)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7)图穷而匕首见。(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9)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10)秦王还柱而走。(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1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1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7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1)焉用亡郑以陪邻? (2)吾其还也。(3)皆以美于徐公。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太后之色少解。 (6)顾计不知所出耳。四、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18请用课文中相关内容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白处。(1) 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然后“_,_。”又“_,”从而悟出了治国之道。(邹忌讽齐王纳谏)(2)易水诀别中,既有对群体人物的描写,也有对主人公的直接描写,其中荆轲用唱词“_,_”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刺杀秦王一事的悲壮心情。(荆轲刺秦王)(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_,_,_。”(烛之武退秦师)五、微写作。(6分) 19学习、领悟好课文,可以拓展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