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强化训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1718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强化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强化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强化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强化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强化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强化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强化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的分子组成 (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化合物中,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胰岛素乳糖核苷酸磷脂脂肪RNA抗体性激素纤维素A.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糖类、脂肪、性激素只由C、H、O三种元素构成;胰岛素和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核苷酸和RNA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磷脂含有C、H、O、N、P五种元素。2.下列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耐旱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氢C.RNA和DNA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碱基种类相同D

2、.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解析:选D。仙人掌细胞(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组成细胞(鲜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氧,B错误;RNA和DNA组成元素均为C、H、O、N、P,而碱基种类有所不同,RNA含U,DNA含T,C错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骨架,D正确。3.(2015甘肃兰州高三模拟)如图是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果缺乏了Mg元素,植物的叶片呈黄色B.蛋白质若含Fe或S元素,这些元素一定位于R基团中C.ATP中含有腺嘌呤D.人体缺乏I元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3、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解析:选D。由于Mg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果缺乏了Mg元素,植物的叶片会因缺乏叶绿素而呈黄色,A正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除R基团以外的其他部位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若含有其他元素,则一定位于R基团中,B正确。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就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ATP中含有腺嘌呤,C正确。人体缺乏I元素,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4.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五种元素,下列哪项最不可能是该化合物的功能()A.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B.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C.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

4、的载体D.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解析:选A。根据“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可知,该化合物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物质是tRNA,A错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物质是酶,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5.(2015吉林长春高三质检)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B.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将产生5个水分子C.1个C22

5、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D.在细胞中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至少需要3种tRNA解析:选C。据题意可知,构成该多肽的每个氨基酸都只含有1个氮原子,因此组成此肽链的氨基酸共有6个,脱水缩合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如果不考虑R基上的羧基(氧原子数),则6个氨基酸共含氧原子2612(个),假设谷氨酸共有a个,则此六肽含氧原子数1312a25,解得a3,由于组成该肽链的每个氨基酸只有1个氨基,所以该多肽只有1个游离的氨基,但谷氨酸含有2个羧基,所以该多肽有4个游离的羧基。一个氨基酸至少对应一种tRNA,故合成此肽链至少需要3种tRNA。6.艾滋病病毒(HIV)研

6、究者发现这么一种怪现象:有1%2%HIV感染者往往感染HIV但不会发病。旅美中国学者张林琦博士及其同事为这一现象找到了初步答案,这些感染者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3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这可能就是少数HIV感染者可以长期健康存活而不发病的原因。下列对“阿尔法防御素”的认识,不可能成立的是()A.可以人工合成并用于对艾滋病的彻底治疗B.组成这3种“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硫是构成“阿尔法防御素”的特征元素D.其合成加工过程有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等参与解析:选A。感染者体内发现的此类蛋白质,只能起到使HIV感染者长期健康存活而不发病的作用

7、,但无法用于彻底治疗艾滋病,A错误;已知“阿尔法防御素”为小分子蛋白质,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S,C正确;“阿尔法防御素”能抵抗HIV的感染,说明它属于分泌蛋白,因此它的合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D正确。7.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淀粉和纤维素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B.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C.动物体内的糖原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解析:选D。纤维素是结构物质;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

8、;肌糖原不能与血糖相互转换,所以A、B、C都错误。纤维素的单体为葡萄糖,D正确。8.如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根据图中有关数据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同等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B.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D.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解析:选C。据图中信息可知,脂肪中(CO)的含量为88%,而H的含量为12%,同理,糖类中的H含量仅为6%,H最终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因此,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少,产生的水少,A正确、C错误。9.(2015黑龙江

9、大庆调研)如图表示的是生物体内两种有机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B.蓝藻细胞中含有物质C.为单链结构,其不含氢键D.和密码子种类数相同,都是64解析:选B。根据题图可知分别表示叶绿素、tRNA。有些植物细胞(比如根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也就不含叶绿素,故A错误;蓝藻是自养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其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故B正确;tRNA局部形成双链,含氢键,故C错误;密码子共64种,但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没有相应的反密码子,所以tRNA总共有64361种,故D错误。10.如图表示细胞中4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代表一类有机物,则列出的这4种化合物名

10、称最合理的一组是()A:脂质、酶、蛋白质、激素B.:激素、脂质、蛋白质、酶C.:酶、蛋白质、激素、脂质D.: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解析:选C。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还有些激素是脂质,故C项最为合理。11.香蕉成熟过程中会逐渐变甜,如果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在a、c试管中各加5 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试管中各加5 mL第4天的提取液。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60 水浴加热,观察比较颜色,结果是()A.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

11、c比d颜色浅B.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C.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D.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解析:选A。由题干中“香蕉成熟过程中会逐渐变甜”可推知,该过程中淀粉逐步水解成二糖和单糖,淀粉变少,还原糖变多。故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12.以下有关物质鉴定的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在装有新鲜豆浆的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加热后试管内液体变成紫色B.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

12、液C.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D.探索淀粉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实验中,一般不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而选用碘液解析:选D。双缩脲试剂能检测所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如蛋白质、多肽)的化合物,新鲜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在常温下即发生紫色反应,不需加热;为了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材料是对的,但是甘蔗提取液中含有的蔗糖,不是还原糖;吡罗红甲基绿染液中吡罗红与RNA反应呈红色,甲基绿与DNA反应呈绿色,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故细胞核部分的颜色应为绿色;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加热,会影响“探索淀粉

13、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应该用不需加热的碘液。13.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D、E代表生物大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_和_。(2)控制细胞遗传性状的物质是_(填字母),构成它的单体是_(括号内填字母,横线上填中文名称),在人体内该单体有_种。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_。(3)图中_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_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_是组成噬菌体的成分。(4)在A和C的一条链中连接两个a和两个c之间的化学键分别是_和_。(5)图中大分子物质在人体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中,可能

14、不同的是_,出现这种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图中a和b的区别是_。(6)过程可以发生在_、_、_(填细胞结构)中。过程、和中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别为_,_,_。(7)若C是由n个单体c脱水缩合形成的,则相应的A片段中至少有_个碱基对。答案:(1)N、PN(2)Aa脱氧核苷酸4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G、C、U)(3)A和CB和CA和C(4)磷酸二酯键肽键(5)B、C、D、E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中有脱氧核糖和碱基T,b中有核糖和碱基U(6)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T、TA、GC、CGAU、TA、GC、CGAU、UA、GC、CG(7)3n14.现有从生物体内提取出的五种有机物A、B、C、D、E,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物质可控制C物质的合成;B物质的基本单位中,含有某些种类的A物质;A物质在代谢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转化为C物质的基本单位;体内过多的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