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1712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蒙自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考生注意:本科试卷分第卷、第卷两部分,第卷30题必须在答题卡上填涂选项,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卷直接在答题卡上作答。第卷(选择题共6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年1月新老年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热议。通过这一规定,你能判断出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禅让制2“烽火戏诸侯”是指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随意点燃烽火戏弄诸侯而失信于诸侯的故事。下列制度与“诸侯”相关的是()A

2、九品中正制 B三公九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3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某朝代中央政府在全国划分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一朝代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元代6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

3、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西周B秦朝C宋朝D清朝7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8北京故宫中清朝中央某机构遗址有如下文字介绍:“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随侍左右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参与决策D掌管军队,谋划战事9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公主成婚后,

4、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C清朝盛行文字狱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10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 D地方权力削弱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商人想在中国开西餐馆,他最有可能选择的地方是(

5、)A上海B重庆C北京 D武汉13我校高一某班围绕“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下面是同学们的一些看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林则徐销毁了英国人的鸦片B英国向中国传播近代思想文化C英国要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D英国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14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15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写道:“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箧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在历史面前

6、,这两个强盗就是()A俄、法 B德、法 C英、德D英、法16义和团运动中出现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17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下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洋人的朝廷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D相互提携共同奋斗18我校高一某班学生准备组织一次抗日战争图片展,下列图片中,最适合陈列在“敌后战场抗日图片展览室”的是() 19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

7、台并开始播音。1940年最可能播报的新闻是()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百团大战20“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这突出体现了()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22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8、廿(二十)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诞生 D清帝下诏退位23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4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 A“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打倒亲日派卖国贼”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251961年董必武在忆王尽美同志一诗中写道:“四十年前会上海,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会上海”的“会”是指()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9、 D中共八大26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了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这支军队创建于()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27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曾经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创建了人民军队D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28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

10、的失利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29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30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本卷共3小题,第31题14

11、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6分,共40分。3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

12、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分)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1分)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1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分)32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 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

13、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19001901年英国德国等八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3分) 材料二中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1分) (2)材料三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1分)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5分)33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