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一)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1544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提升练(一)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空心村内涵再认识刘锐阳云云目前,学术界对空心村的概念及科学内涵,主要有四种理解:一是从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的角度来定义空心村,认为当农村空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造成农村系统衰退,可持续能力下降时,便会产生空心村;二是从住宅空心化的角度来理解空心村,认为农民住宅的空间布局及村内不同年龄层次的空间布局发生变化所形塑出的外围繁华、村内冷清,且多是孤寡老人的村庄是空心村;三是从城乡规划的视角来定义空心村,认为空心村是城

2、市化滞后于非农化的产物,它是农民住房迅速扩张与村庄管理规划体制落后所引起的村庄外围粗放发展而内部破败的空间现象;四是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理解空心村,认为农村中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再加上制度限制及规划滞后,从而引起空间形态上的“空心村”。其实,广大空心村不仅包括乡村聚落空心化、住宅布局空心化、劳动力空心化、土地闲置化,还包括基础设施空心化、公共服务空心化、产业结构空心化。以往的多数研究尽管从不同角度定义空心村,但都逃不脱对乡村空间形态的固化诠释,对人口流动机制及村庄人口结构所形塑出空心村的现象关注不多。许彦彬倒是把空心村问题看作一个人口问题,将空心村

3、定义为村落空心化、家庭空心化与劳动力空心化的复合体,不过他对人口结构与空心村的关系问题泛泛而论,没有梳理清楚农民主位视角下空心村的科学内涵。在笔者看来,讨论农民流动与空心村的关系必须将农民打工方式及农民居住特征说清楚。空心村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形成的。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过剩,且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引起农民大批流入城市,但是,农民到城市就业并非意味着能在城市完成劳动力再生产。与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及国家政策相比,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对农民流动方式及居住方式影响更大。农民收入由打工所得和务农所得两部分构成。当前中国以出口为导向且处于产业末端的工业体系

4、决定了大部分制造业工厂的利润微薄,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又造成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这进一步压缩了城市就业者的收入空间,使得大部分农民工只能作为城市过客并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城乡之间。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过剩,在农业生产力提高及人多地少的矛盾下,农业生产收益不可能大幅增长,并且,受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生产的大宗农产品越多,越是不值钱,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在中西部农业型地区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口数量为8.8亿左右。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前提,即使未来50年内城市化人口速度由30%增至50%,农村仍将有78亿人口。也就是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农民依然难以在城市定居

5、,依然要周期性地往返于城乡之间。因此,空心村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且长期存在,农民住房的“季节性闲置”成为多数村庄的空间形态。受农民城市就业的影响,有些宅基地闲置时间长,有些闲置时间短,农民完全融入城市、宅基地被永久抛弃的情况并不多。笔者在湖北荆门调查时发现,只有极少数脱离土地的农民才可能将宅基地废弃,至于半工半农及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民只会季节性闲置老屋子,并不是永久抛弃。从这个角度上说,那种推进土地整治以消灭空心村的做法既不科学,也有违农民本意。(节选自社会科学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空心村”内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村聚落空心化、住宅布局空心化、劳动力空

6、心化、土地闲置化,这“四化”可谓广大“空心村”最显著的特点。B.农村中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村中多是孤寡老人,形成“空心村”。C.“空心村”的问题是一个人口问题,空心村是村落空心化、家庭空心化与劳动力空心化的复合体,不能简单而论。D.进城务工的农民大部分无法在城市定居,他们周期性往返于城乡之间,他们的住房“季节性闲置”,形成了“空心村”。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最显著的特点”于文无据。答案A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城乡规划的角度看,空心村是由城市发展过快、农村发展滞后造成的。B.作者认为以往对空心村的研究存在一

7、定问题,研究空心村现象还应关注人口结构与空心村的关系。C.农民收入主要来自打工和务农,但目前的情况是农业生产收益没有多少增长,部分地区还增产不增收。D.即便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农业人口数量仍会很大,空心村现象仍会长期存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空心村是由城市发展过快、农村发展滞后造成的”有误,原文说的是“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就业,甚至全家外出务工,但是他们大部分仍不会在城市中安家,仍会在村子中保留住房。B.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对农民流动方式及居住方式影响很大,大部分农民

8、到城市中打工,却仍然安家在农村。C.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过剩,城乡经济差距较大,造成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也导致了城市就业者收入空间变小。D.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空心村现象将长期存在,所以消灭空心村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也违背了农民的意愿。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文中最后一段是说“推进土地整治以消灭空心村的做法”不科学,违背农民意愿。而非“消灭空心村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间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

9、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遊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

10、,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

11、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忻欢。及间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有删改)【注】 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B.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C.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D.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

12、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分析名词,如本语段中第一个“曼卿”是“引”的宾语,第二个是“固止之”的主语,两者中间应断开。二是注意分析副词,如“遽”和“乃”,其前需断开。三是注意句意。三管齐下,答案可出。答案B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士,古代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B.大理寺,掌管刑狱的官署。秦汉置廷尉,掌刑辟。北齐设大理寺,历代至清皆相沿。C.中国,古代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13、D.绯衣银鱼,指皇帝赐予的华美的服饰、贵重的银鱼类食物等,以显示皇帝的恩宠。解析“绯衣”指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银鱼”指银鱼符,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能佩戴,表示品级身份,亦作发兵、出入宫门或城门之符信。答案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石曼卿的祖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B.石曼卿年少时便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三次应试进士不中的人都补奉职。但石曼卿一直没有就职。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等到元昊造反,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采用了他的主张

14、。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重用他,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解析“一直没有就职”错,与原文不符。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译文:_(2)遂务休兵养息天下,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译文:_答案(1)他遭逢母亲永安县君李氏丧事,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2)北宋就在天下致力于(推行)休兵养息政策,竟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参考译文】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偷偷地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名,没有什么能够摇动他的志向。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颓废地放纵自己,因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时年四十八岁,康定二年二月四日,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时在京城逝去。曼卿年少时便参加进士考试,但没考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