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太阳病篇姜建国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501365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太阳病篇姜建国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课件:太阳病篇姜建国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课件:太阳病篇姜建国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课件:太阳病篇姜建国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课件:太阳病篇姜建国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太阳病篇姜建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太阳病篇姜建国(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选读,伤寒教研室:姜建国 太阳病篇,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概 说,太阳 太阳的涵义 太阳的功能 太阳病 定义 病因病机 证候分类 治法方药 兼变类证,1.太阳的涵义,太阳,即是阳气较多之意。 太阳之气,敷布体表,领域最广,阳气较多,故又称“巨阳”。,2.太阳的功能,脏腑:主论足太阳膀胱所主的肤表的病变。,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主行人体之背。,表里: 与肾互为表里,膀胱秉承元阳之气,内主持气化而通利小便,外通过经络敷布于表,体现主一身之表气的特点 。 灵枢本脏

2、篇曰:“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气化: 太阳主外:太阳主肤表,统营卫,为一身之藩蓠。 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太阳主外” 灵枢本脏篇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二、太阳病,1.定义: 是太阳所主肤表与经络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体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2.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太阳肤表,直中太阳经络,正邪交争,营卫失调,经俞不利。,3.证候分类:,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 阳 温 病,4. 治法方药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太阳病当治以“汗”法。伤寒论的太

3、阳病,主要是风寒表证,故汗法主在辛温发汗。,5. 兼变类证,兼证:,变证:,类似证:,在本证基础上兼有其它证候,本证失治误治后出现的病证,类似于本经病的其它病证,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太阳病提纲 太阳病分类 太阳病传变 太阳病愈期 辨病发阴阳 辨寒热真假,一、太阳病提纲,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 头项强痛:强,强硬,不柔和之意,此作不柔和解。头项强痛,即头痛项强。 恶寒:恶,憎恨、讨厌之意。此作畏、怕解。恶寒,即怕冷。,析疑:,本条为何被称为提纲证? 六经病篇首各具“之为病”一条。 谨守纲旨不牵零碎,符合立纲之旨。符合张仲景阐常述变的辨证思维及其规律。 柯韵伯曰“仲景作论大法,各

4、立病机一条,提揭一经纲领,必择本经至当之脉而表彰之。” 医宗金鉴则首提“提纲”二字。,2. 提纲证中为何未提及发热? 太阳伤寒证早期可有短暂的“或未发热” 相对而言“恶寒”更能突出太阳表证的特征 发热为三阳病共有证,二、太阳病分类,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2)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爲傷寒。(3),析疑:,脉缓 与伤寒证之“脉紧”相对而言,脉不呈紧象即是缓意。 王太仆释云:“缓者,缓纵之状,非动而迟 缓也。” 体现了伤寒论脉法的相对性。,2. 伤寒与中风 不能只椐病因解释。风寒之邪往往相兼为患,不可能截然分开。 根据中医病因学的特

5、点,风寒不是单指外因,而是内外因的综合,是对正邪双方病机的概括。,3.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只是暂时未发热。 一旦发起热来,热势较中风证为重。,4. 脉阴阳 指脉部尺寸而言,关前为阳,关后为阴。脉阴阳俱紧,即寸关尺三部脉均见紧象。 方有执曰:“阴谓关后,阳谓关前。俱紧,三关通度而急疾,寒性强劲而然也。”,5. 恶风与恶寒 怕冷重者,称恶寒;怕冷轻者,称恶风。两者不必强分,可统称为恶风寒。 恶风,仲景有淅淅恶风之说。淅淅,冷水洒身不禁其寒之状。可知恶风的概念,一者有风吹怕冷的感觉。二者有阵阵怕冷的感觉。,思考题:,太阳病篇提纲证为什么没有“发热”? 有人提出:“太阳中风证感受的是风邪故恶风,太阳

6、伤寒证感受的是寒邪故恶寒。”这种说法正确吗?恶风、恶寒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三、太阳病传变,“传” 传统观点:由一经病转化为另一经病,太阳,厥阴,少阳,太阴,少阴,阳明,首尾传,越经传,表里传,循经传,李老的观点: “六经病皆有表证期,非独太阳” “传”,是本经邪气的表里之传。是由经表受邪到进入典型症状期的过程。 由一经病转化为另一经病称为“转属”。,转属,“传”的多种形式:,不拘于日数 可传亦可不传 伤寒一日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同时传两经、三经 两感于寒:相表里的两经同时发病 合病 “传”的过程中,出现不典型症状 太

7、阳伤寒证见“未发热”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两经或三经的 症状同时出现,已经出现了转属别经的苗头,但尚未完全转化为另一经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脉若静:并非言脉平静如常,无任何病象,而是言脉证相符,且与下文脉数急相呼应,是说脉未见数急,用此对比说明,邪气尚留恋肌表,尚未传变。 行其经尽:言阶段、过程,即六天为一经,古人以此作为观察外感病发展变化的依据。行其经尽,指六天已终了。 再经:病情进入第二个过程。,针足阳明的意义: 泄邪解热:当太阳病第一经过去之后,仍不自愈,而有延续再一经的趋势时,趁此外邪顶峰已过,将衰之际,针此穴使其自汗而愈。 使经气流通,抗病能力增强。 更多资料请登录仲景论坛,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