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血液循环 (2)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501329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血液循环 (2)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课件:血液循环 (2)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课件:血液循环 (2)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课件:血液循环 (2)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课件:血液循环 (2)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血液循环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血液循环 (2)(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Vasculature),Blood Circulation(part 2),血管结构,动脉与静脉:外膜 中膜 内膜,一、各类血管的机能特点,外膜 结缔组织 中膜 平滑肌 内膜 (1)弹性纤维层 (2)基底膜:主要是糖蛋白和结缔组织 (3)单层扁平上皮,1、动脉,主动脉和其它大动脉管壁厚且坚韧,中膜的平滑 肌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较强的扩张性和较大的 弹性。 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细且弹性纤维少,口径变化小. 微动脉较厚的平滑肌层和较小的管腔,口径变化大.,2、静脉,与动脉相比,数量多、口径粗、管壁薄且 易扩张。承受压力的能力小。 安静状态下,6070

2、的血液在静脉血管 中,所以,又称为容量血管。,3、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只有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缺少平 滑肌和结缔组织,管壁很薄,通透性很高. 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地方,所 以又称交换血管。,不同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血管 结 构 功能特点 功能,主动脉、 富含弹性 弹性大 弹性贮备 大中动脉 纤维,小动脉 富含平滑肌 舒缩性大 产生阻力的 微动脉 主要部位 (调节阻力,阻力血管),毛细血管 仅一层内皮 通透性大 物质交换 细胞 (交换血管),小静脉、 壁薄、 扩张性大 容量贮存 大静脉 管腔大 容量大 (容量血管 60-70%贮存),二、血流动力学,血流量 blood flow volume

3、 血流阻力 resistance of blood flow 血压 blood pressure,影响血流量的因素,血管两端的压力。 血管对血流的阻力 Q = P / R 血流量 Q 血流阻力R 血压P 血流量与血流阻力成反比,与血压成正比。,(一)、血流量Q blood flow volume : 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横截面积的血量, 又称容积速度。,血 流 速 度,血流速度: 血液的一个质点在血液中流动的线速度。 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管径成 反比。 血液在动脉中血流最快,在毛细血管中最慢。,(二)、血流阻力(R, resistance of blood flow ),血液在血管

4、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 血液内部摩擦力、血液与血管摩擦力、血管径r、 血管长度L、血液粘滞性。 R= 8 L / r 4 Poiseuilles law: Q = P / R Q = Kr4(P1P2) / L = r4 (P1P2) / 8 L,。,机体在生理条件下,血管长度与血液粘滞 度变化很小。所以,血管口径的变化是影 响血流量与及血液阻力的重要因素。 机体通过控制血管口径的变化控制各器官 的血流量。口径的变化受神经体液因素的 调节。,(三)血压 blood pressure,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用 帕(Pa)或千帕(kPa)表示。 1 mmHg =

5、 133.322 Pa = 0.133k Pa 动脉压 静脉压,血压形成的因素,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受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影响。 血液充盈血管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心脏的射血 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一是推动血液流动,二是对血管 壁形成侧压力。血压因心脏的周期活动而周期变化。 心室射血量是产生动脉血压的动力 外周阻力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外周阻力是构成动脉血压的必要条件,1、动脉血压 arterial blood pressure,收缩压 Systolic pressure, SP : 心室收缩射血时, 主A内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 人正常值 90140 mmHg (12

6、.00-18.66 kPa)。 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 DP : 心室舒张时,主A血压所达到的最低值,或在一 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人正常值:6090 mmHg(8.00-12.00 kPa)。,脉搏压 pulse pressure: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脉搏压。 正常值:3040 mmHg(4.0-5.33 kPa) 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直接法: 动脉插管 间接法: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1/3 SP2/3 DP 心舒与心缩,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前负荷(静脉回流量),后负荷(

7、大动脉血压),心缩力,神经因素,体液因素,每搏输出量,心 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小动脉管径,血液粘滞度,红细胞数目,血浆成分,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的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血压的因素,SP DP pulse pressure,2、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中心静脉压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右心房或胸腔大静脉的血压。 外周静脉压 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各器官静脉内的血压。,自 学,静脉回流 : 静脉回心血量 venous return 及影响因素: Q =P / R,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力量 胸

8、腔负压的抽吸作用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血液的重力作用 (体位改变),直立体位对肢体动脉和静脉血压的影响 1mmHg = 0.13kPa,(一)微循环的组成: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二)微循环的功能: 1、物质交换 2、调节外周血管阻力, 维持动脉血压,三、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三、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1、微循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微循环作用: (1)、物质交换。 (2)、调节外周血管阻力,维持动脉血压。,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动 静 脉 短 路,直 捷 通 路

9、,迂 回 通 路,微循环的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nutrition channel),(arteriovenous shunt),微循环开闭的调控,局部代谢 产物堆积,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 开放 前括约肌,血液带走 代谢产物,全身缩血管物质作用,血液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四、组织液和淋巴液,(一) 1.组织液: 有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 组织液凝胶的基质是: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细丝。 离子成分:与血浆类同。,。,1.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 (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 2.

10、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 + 代表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 - 代表使液体吸收回毛细血管的力量,(二)淋巴液,1、淋巴液的生成: 2、淋巴液的回流: 3、淋巴液回流的意义:维持体液平衡;回 收大分子物质;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 病菌和病原体。,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的几种方式:,一、神经调节,(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1、支配心脏的神经: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2、支配血管的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 均为交感神经纤维 受体 + 去甲肾上腺素 收缩 血管平滑肌 受体

11、+去甲肾上腺素 舒张 神经肽Y与NA共存。,特点: (1)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 (2)不同部位分布的密度不同。 皮肤 骨骼肌和内脏 心和脑 (3)同一器官中动脉 静脉,微动脉最强。 (4)交感缩血管紧张: 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持 续发放约13次/秒的低频冲动。 生理学中,将神经和肌肉等组织维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活动称为紧张。,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狗和猫的骨骼肌的微动脉,(2)舒血管神经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脑膜、唾液腺、胃肠道 的外分泌腺、外生殖器,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P物质、组胺、ATP、CFRP 轴突反射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 中枢 感觉冲动传入纤维 微动脉舒张,血

12、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VIP) : 血管活性肠肽与乙酰胆碱共存。 汗腺的交感神经元 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元,自 学,一、神经调节,中枢 部位 传出神经 效应 心迷走中枢 延脑网状结构 心迷走神经 心脏活动减弱,血压降低 (心抑制中枢) 腹内侧 心交感中枢 延脑网状结构 心交感神经 心脏活动加强,血压上升 (心加速中枢) 背外侧,(二)心血管中枢 cardiovascular center 1. 调节心脏活动的中枢,中枢 部位 效应 缩血管区 延脑头端腹外侧部 舒血管区 延脑尾端腹外侧部,(二)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2.调节血管活动的中枢,心率加快、血管 收缩、血

13、压上升,抑制交感神 经中枢的活动,(三)心血管反射,1.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图),血压,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延 髓,心抑制中枢(),心加速中枢(),缩血管中枢(),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血管舒张,心跳减慢,血压,血压,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延 髓,心抑制中枢(),心加速中枢(),缩血管中枢(),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跳加快加强,血压,小动脉血管收缩,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窦神经 迷走神经,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二)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

14、E) (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第三节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肾素 (renin),2球蛋白(肝产生),AgI(10肽),AgII(8肽),AgIII(7肽),肺转化酶,氨基肽酶,(二) NE与Adr的作用,R,二、体液调节,(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抗利尿激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中神经元 合成垂体后叶血液循环,作用: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减少(称为抗利尿激素) 能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加压素受体结合 血管收缩R增加血压, 故称为升压素,1.舒血管物质 : (1)内皮舒张因子(EDRF) (2)一氧化氮(NO) 2.缩血管物质 (1)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 (2)内皮素(endothelins),(四)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 endothelin, ET 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不参与生理状态下的血压调节 。产生于组织和血管损伤 时。,血管活性物质,收缩类 舒张类,胺类 NE、Adr、5-HT 组胺,肽类 AgII、ADH 激肽类,酶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