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501315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课件: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课件: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课件: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课件: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细胞生理、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二、红细胞生理 三、白细胞生理 四、血小板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卵黄囊(早期胚胎)肝、脾(胚胎第二月)骨髓(增强至出生后完全依赖骨髓)肝脾骨髓同时造血(婴幼儿)脂肪填充骨髓腔(4岁)部分骨髓造血(18岁)骨髓完全(成人) 成人如果出现有髓外造血,已无代偿意义,而是造血功能紊乱的表现,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过程也就是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通常根据造血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形态可以辨别的前体细胞三个阶段。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

2、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分化过程: 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血细胞,造血的过程 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 特点: (1)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Self renewal): 又称复制(Replication):干细胞有丝分裂后代细胞仍保持母代细胞的全部特征, (2)多向分化潜能: 分化(Differentiation): 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由于基因发生重排或易位,使细胞特征发生改变,与母代细胞特征有所不同。 2.定向祖细胞(Committedprogenitors): HSC进一步分化成为各个系列的祖细胞(较HSC成熟的前体细胞) (1)

3、自我更新能力已大为降低。 (2)对各系列造血生长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脾集落形成单位,粒红巨核巨噬系,淋巴系集落形成单位,B,T,嗜碱系,嗜酸系,巨噬系,粒系,粒单系,巨核系,红系,二、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 形态:双凹盘状,直径7-8m,周边厚2.5m,中央1 m; 主要成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正常值: 成年男性:RBC: 4.0-5.5 1012/L(5.0 1012/L); (Hb): 120-160 g/L 成年女性RBC: 3.5-5.0 1012/L(4.2 1012/L) (Hb): 110-150g/L 新生儿(5天): RBC: 6.0 1012

4、/L; Hb:200g/L,贫血(Anaemia):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则称为贫血。 常见的贫血症: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高色素),(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 of RBC):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 容积:90m3 表面积: 140m2(球形-100m2); 通过可塑性变形通过小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 RBC挤过脾窦的内皮 细胞裂隙很好的体现 了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影响细胞可塑变形性的因素: 表面积与容积比值越

5、大,变形能力越大; 红细胞内的粘度越大,变形能力越小; 红细胞膜弹性降低,变性能力减弱。 (2)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悬浮稳定性:尽管红细胞比重大于血浆,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单位时间内(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速率,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的正常值: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悬浮稳定性机制:红细胞与血浆间摩擦,阻止红细胞下沉。 病理: 某些疾病,如活动性结核、风湿热等,红细胞彼此能较

6、好地凹面相贴,血沉加快,称为红细胞叠连。 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 影响红细胞叠连因素存在于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减慢血沉,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加快血沉。,红细胞发生叠连,(3)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渗透脆性 :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3-21,等渗溶液(0.85%NaCl): 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叠状; 低渗溶液: 体积增加;30%增加呈球形,45-60%增加破裂成影细胞(ghost cell.),正常人: 0.42%NaCl溶液中,红细胞开始溶血;0.35%NaCl溶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血。,等张溶液:能使悬浮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0

7、.85% NaCl:等渗、等张溶液; 1.9%尿素:等渗溶液。,2.红细胞的功能 (1)运输功能(Transportation):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CO2血液中98.5%的氧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的。 O2:Hb; 98.5% O2;1.39mlO2/g; 21mlO2/15g/100ml CO2: 碳酸氢盐(88%);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丰富的碳酸酐酶(加快5000倍) (2)缓冲(缓冲酸碱度变化):多种缓冲对,(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1.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2.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物质 在红细胞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供应,

8、蛋白质和铁石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时所必需的物质。此外,红细胞的生产还需要氨基酸,问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铜、锰、钴、锌等。由于红细胞可以优先利用体内的氨基酸来合成血红蛋白,故单纯因缺乏蛋白质而发生贫血者较为罕见。 重要的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 铁: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 (血红蛋白) , 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的再利用。 临床: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血红蛋白)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红细胞成熟的辅助原料: 维生素B12: 钴胺素:

9、 动物食品,不易缺乏;体内储存1000-3000g,每天仅需1-3 g 内因子: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糖蛋白;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免受消化液破坏,促进回肠吸收。 叶酸: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一般不易缺乏;长时间煮沸可破坏50-90%。 作用: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DNA(细胞核)的重要辅酶;维生素B12促进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而发挥作用; 当维生素B12吸收发生障碍时,常在34年后才出现贫血,而单叶酸摄入不足或者吸收障碍时,34月就可以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高色素性),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PO2 RBC Hb,(1)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

10、PO) 分子量为34000的糖蛋白;组织氧分压降 低时,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生成: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和肝脏(5-10%)产生。,调节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抑制CFU-E的凋亡;,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对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 EPO受体数量少)。,雄性激素 (Male hormone) 成年男性红细胞高于女性 作用:通过刺激EPO的产生而促进红细胞生成; 直接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雌激素:降低红系组细胞对EPO的反应 甲状腺激素、生

11、长激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其他调节因素,(四)红细胞的破坏,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约有0.8%的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90%的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场所,血管内(1/3)-血红蛋白尿,血管外(2/3)-脾功能亢进,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正常值:4.0-10 109/L 中性粒细胞 50-70%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分类: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0-40%,各类细胞形态, 生理变异: 年龄:新生儿较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昼夜波动:下午高; 进食、疼痛、情绪激动增加白细胞; 女性妊娠末期增高,分娩

12、更高。,(二)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生理特性: 变形运动(除淋巴细胞);化学趋向性(chemotaxis);吞噬(phagocytosis),(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各类白细胞均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白细胞所具有的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和分泌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 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 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称为趋化性。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物质,称为趋化因子。,1. 中性粒细胞, 多形核白细胞 变形游走和吞噬能力强;血中停留时间约6-8h。,循环池(血液循环),边

13、缘池(小血管壁),相互交换。,功能:防御、保护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吞噬细菌;吞噬、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及抗原-抗体复合物。,2. 单核细胞: 胞体大、无颗粒、吞噬能力弱,巨嗜细胞(Macrophage):直径增大,融酶体颗粒增加,酶含量增加;吞噬能力显著增强,功能: (1)吞噬并消灭致病微生物; (2)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明显周期变化(清晨少,午夜多),与糖皮质激素的昼夜变 化有关 嗜酸性颗粒(过氧化物酶、碱性蛋白质);无溶菌酶;吞噬能力微弱,功能: (1)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

14、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通过: 前列腺素E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吞噬嗜碱性粒细胞排出的颗粒;组胺酶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2)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粘着蠕虫,释放颗粒所含的碱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损伤蠕虫。,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胞浆含有嗜碱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 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慢反应物质。,肝素:抗凝血物质;可作为酯酶的辅酶,加快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的过程。,组胺和慢反应物质: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导致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于局部,限制

15、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5.淋巴细胞(Lynphocyte): 属于一种免疫细胞,根据细胞生长、表面标志和功能分为T细胞(胸腺依赖)和B细胞(骨髓依赖)两种。,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白细胞的发育过程与红细胞相似,其分化过程和增殖受一组造血生长因子(又称集落刺激因子)的调节:另外,还有一类抑制性因子可抑制其分化和增殖过程。淋巴细胞生成过程较为特殊。淋巴细胞分化出来后分别进入骨髓和胸腺,相应的发育成B细胞和T细胞,然后随血液运转到淋巴结和脾,在某种抗原的激发下分化和增殖成为真正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在生长成熟过程中,淋巴细胞还受到白

16、细胞介素的调节。 白细胞寿命长短不一。中性粒细胞进入组织34d后将衰老、死亡,若参与吞噬活动则可以发生自溶现象。淋巴细胞能进行增殖分化。,四、血小板生理( Physiology of Platelet ),(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血小板的形态:骨髓内巨核细胞脱落而成,不规则圆形小体,长1-4m ,无胞核;各种颗粒和致密体:颗粒含脂蛋白;颗粒含血小板代谢酶载体;颗粒含微管和吞噬颗粒; 致密体储存5-HT、ADP、ATP、Ca 2+等. 正常值:正常成年: (100-300) 109/L 正常变异:6-10%; 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高,剧烈运动、妊娠中晚期高。 功能: (1)生理止血; (2)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过程:血管受损 内皮下胶原暴露 vWF与胶原纤维合 vWF变构 GPIb与变构的vWF结合 血小板粘附于胶原纤维上,(二)血小板生理特性 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