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征文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01244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s征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5s征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5s征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5s征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5s征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s征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s征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是指:清洁、清扫、整理、整顿、教养。推行运动每家企业都有一套制度,如定期检查,张榜警示等。然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之间往往有激烈的矛盾斗争。我们厂则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撷取几则,供大家参考。 、包装课门后放一根百叶窗的滚动条。(问题陈述) 包装课门后墙角处立着一位不名身份的“光棍”,逢人便说,我想有个家,哪怕是一个不太华丽的地方。(评语,下同,不再重复)。 、精炼室墙上有挖去电线的洞。 精炼室墙上洞中有铜,铜中有洞,洞洞铜铜,铜铜洞洞,别有洞天,无限风光在洞中。 、发电机有噪音。 发电机房涛声依旧 、发电机房上空烟雾滚滚 发电机十分自豪地高唱道:空中有朵我做的云。 、印刷课冰箱没有温度计 印刷课

2、冰箱没有温度计,不知如何控制温度,莫非是靠第六感官或其他特异功能? 、空调窗帘等处灰尘多。 空调后面,窗帘的上面,玻璃的背面,灰尘组成一串串的圆环,形成一道美丽诱人的尘埃风景线。 、鱼池水太混浊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清澈则明。 、喷涂房怪味太浓。 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成型车间一角乱槽槽。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成型独“好”。 、垃圾桶内垃圾溢出桶外。 垃圾桶宣言:不在乎曾经拥有,只在乎天长地久。摘 要:报纸新闻要在与广播、电视和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使其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而5S是写作形象化新闻的最佳表达方式。5S的价值与效果表现在四个方面:(1)可以使

3、新闻形象生动;(2)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3)可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4)可以营造新闻意境。 关键词:形象化新闻新闻事实细节描写新闻意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它们通过声、像、文字形象生动地传播新闻,其丰富、逼真的视听形象深受人们欢迎。长期以来,报纸新闻摆脱不了一种呆板、乏味的格式,许多生动的新闻事实一经写出便成为一堆干巴巴的概念,毫无美感可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呆板的模式化新闻已为读者所厌倦。“人们对于可读性的要求也提高了,不仅仅满足于短、快、多这样初步的、起码的可读性,还要求新闻作品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产生共鸣。特别是电视、广播新闻媒

4、介的普及与发展,向报纸文字新闻提出了挑战,要求报纸文字新闻向深度和形象化方向发展,否则不足以与电视、广播等展开新闻竞争。”1穆青也认为:“我们在新闻写作上需有所突破,要善于把概念的表达诉诸于充实具体的形象,使我们的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感、可触。”可见,现代社会新闻观念嬗变,概念化的新闻作品必须转向形象化的新闻作品。新闻(指报纸新闻)必须靠内容上的形象化才能赢得读者,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5S的内涵及其界定 针对这些问题,新闻界也进行了新的探索。近年来提倡的“新闻散文化”、“新闻文学化”2是指用散文化、文学化的手段写新闻。这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写作中呆板、概念化的问题。

5、但新闻“嫁给文学”不仅会失去新闻自身的特色,更重要的是,新闻文学化、向文学“靠拢”、“合流”的程度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如何保证?所以,用新闻文学化、散文化的方法来解决报纸新闻概念化、模式化的问题无异于“饮鸠止渴”、得不偿失。同时,它也表明,这种尝试也只处于新闻形象化写作的幼稚的探索层面上。至于“目击新闻”、“视觉新闻”3的出笼,也仅仅是指把新闻事实诉诸视觉 。新闻作品的读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力,因为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除了视觉信息以外,声音、气味、颜色都是读者所关注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有这些信息,这一点我们将专门论述。)所以,尽管“目击新闻”、“视觉新闻”在探索的路上跨出了一

6、大步,但还远远不够。 目前,细节描写被新闻界公认为是使报纸新闻形象化、生动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细节描写就是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加以刻划,以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事物的本质特征,使报道有血有肉,生动具体。”4但描写是一种具体描绘事物的表现方式,“描写的时候,往往不只是如实地记写所见的情形,还要把想象的因素掺入其中,补充描写的内容。因此,描写固然可以传达一定的信息,可以使新闻事实具体生动,但描写的铺张扬厉会削弱新闻信息的有效表达,且描写的想象性必然会带来浓厚的主观色彩,从而使其包容的信息可信性受到质疑。”5可见,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具体的概念来使细节描写的表述具体化。 众所周知,在新闻写作中

7、,5W是构成新闻事实的要素。(5W指Who何人、Where何地、When何时、What何事、Why为什么)如果把5W看作是新闻事实的“骨架”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细节称作充实“骨架”的“血肉”。孙世恺把细节分为景物细节、场面细节、肖像细节、动作细节、言谈细节、穿戴细节等种。6我们可以从新闻采写的角度将其与5S对应起来。 所谓5S,是指从Sense of sight(视觉)、Sense of listening(听觉)、Sense of touching(触觉)、Sense of taste(味觉)、Sense of smell(嗅觉)5个方面来收集新闻事实的典型细节文字诉诸读者,使新闻形象化、有

8、现场感,增强其真实感。 我们用具体的新闻作品来阐释5S的内涵: 我就听到了一声巨响,当时屋里漆黑一片,我们没来得及点蜡烛,我还没对那声巨响有所反应,就看到我前面的屋顶轰然塌落,钢筋水泥的碎块从我眼前十厘米的地方落下。紧接着,第二次爆炸声又晌起,只见整个大使馆大楼内一片白光,不是红光,而是爆炸近在眼前时发出的那种刺眼的白炽灯一样的白光。 这时门已被炸掉了,什么都看不清,滚滚浓烟散发着涩涩的苦味,呛得我们眼睛都睁不开,也喘不过气来。我们只能拉着从房顶上掉下来的,被炮火烧得烫手的钢筋一步一不往下挪。 (吕岩松我亲历的中国使馆被炸,原载1999年5月9日环球时报) 这篇新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1

9、999年5月8日,我驻南使馆被导弹击中。”但用5S来展示典型细节就使新闻显得丰满、形象、真实而有现场感。5S解决了从哪些方面来展示,怎样展示细节的问题,5S是对典型细节的具体呈现。如:“只见大使馆内一片白光,不是红光,而是爆炸近在眼前时发出的那只刺眼的白炽灯一样的白光。”这是Sense of sight (视觉);还有Sense of smell(嗅觉)和Sense of taste(味觉),如:“滚滚浓烟散发着涩涩的苦昧”;还有诉诸Sense of touching(触觉)的:“我们只能拉着从房顶上掉下来的,被炮火烧得烫手的钢筋一步一步往下挪”;“我们还没有对那声巨响有所反应,就看到我们面前

10、的屋顶轰然塌落”这是诉诸Sense of listening(听觉)的。可以看出,用5S可以全方位地反映新闻事实主干的“血肉”。在新闻写作中,正确地用好5S,是能够写出形象生动的新闻的。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这样界定5S:5S是细节描写在新闻写作中的具体化,也是用典型细节来表达新闻事实的有效手段。 5S在新闻写作中的价值与效果 在新闻写作中,恰当选用5S的价值与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使新闻形象生动。避免了新闻“平面化”,使之“立体化”,具有可读性。我们先来比较两篇写同一新闻事实的新闻,其中一篇只选取5W要素来表达新闻事实,而另外一篇不仅选取了5W要素,而且还选取了5S来表达新闻事实

11、。 1人民日报1985年6月28日讯:十三陵空中旅游,十分钟可观全貌。位于首都北一百里处万寿山下的明十三陵,举世闻名,吸引着4千万中外游客。但步行游览,仅长陵、定陵就需要半天,为充分满足广大游客饱览十三陵湖光山色、名胜古迹的情怀,昌平县有关部门在空军的支授下,开办直升飞机游览业务,将于月1日正式接待旅客。 2美联社中国十三陵1985年5月9日电:昔日一片静穆的陵寝,而今,一架飞机盘旋上空,声彻云霄。中国旅游者们排着长队,准备拿出一个星期的工资在十三陵上空作一次愉快的直升飞机游览。 这种坐飞机游览十三陵是一项新的赚钱生意。附近一个中国空军基地提供苏8直升机,每架飞机上有28个座位。昌平旅服务公司

12、经理说:“每张机票20元” 第一篇新闻完全用叙述的语气讲出了新闻事实;第二篇则从“昔日一片静穆的而今,一架飞机盘旋上空,声彻云霄。”入手,从Sense of sight(视觉)、Sense of listening(听觉)两方面呈现出新闻事实。新闻2比新闻1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读者不仅仅知道了坐飞机可以旅游十三陵这一新闻事实,而且还可以从中“看”到、“听”到现场的情况,化平淡乏味的叙述为读者具体的感官刺激。 一般说来,人们乐于接受形象化的事物而不愿接受概念化、抽象化的东西。“上好的菜肴”是一个抽象和东西,但如果从“颜色、形状、味道、气味”等方面来具体地写出“上好的菜肴”的时候,它就是具体可

13、感的了。5S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也是这样,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将新闻事实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乐于接受。例如要写一个高难度的手术,与其反复强调其难度之高,技术之先进,还不如用5S再现手术的具体场景。通讯无影灯下的12个小时一例罕见大手术目击记7正是这样做的,并且取得了成功。为了突出表现这一例罕见大手术,文中有“拿起手术刀在患者腹部唰的一刀,雪白的肉皮白花花裂开殷红的血涌出”、“拿下址血钳,接过电烙铁,在没扎线的血管口一烙,吱啦一声,冒出一股青烟烧焦的肉味直冲鼻子。”以及把患者骨盆去下来放在水中煮,修补后再安装上去等到场景,都有5S:Snse of sight(视觉)“雪白”、“殷红”Sense

14、 of listening(听觉)“唰”、“吱啦”Sense of taste(味觉)“肉味”;Sense of smell(嗅觉)“烧焦的肉味”这些都全方位地凸现了“罕见”的“大手术”,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可读性强。不仅写医学科技新闻要用5S使其“立体化”、生动形象,其他各类型的新闻也同样如此。所以,穆青强调:“我们在新闻写作上需要有所突破,要善于把概念的表述诉诸于充实具体的形象,使我们的报道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8 二、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众所周知,新闻是新近发生、发现或变动的事实的报道,也是为人们普通关心的和重要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源泉、本质和灵魂。“因此,真实是新闻

15、的生命。新闻缺乏真实性,就会失去受众的信任,失去感染人、引导人、启迪人的舆论力量。”95S之所以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从内容上看,Sense of sight(视觉)、Sense of listening(听觉)都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新闻事实某一部分的具体化、形象化的凸现;从获取途径来看,5S并不是凭想象得来的,而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反映。“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客观存在的实事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因此,新闻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10真实就是主观符合客观、意识符合存在,5S是对客观现实的新闻事实的如实反映,因此它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 为什么许多真实的新闻却不能让读者产生真实可信的感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新闻写得太抽象化、概念化。虽然它们也是真实的,却枯燥无味,引发不了人的情感。现实生活丰富多彩,要把生动的能表现主题的真实事实用5S反映出来,就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真实感,从而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英国大西洋周刊记者赫尔曼斯切福采写的黑雾,报道伦敦了空气严重污染的情况。其中有这样的片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